(一)單項選擇題。每題所設選項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本部分含1—50題,每題1分,共50分。
1.關于依法治國,下列哪一認識是錯誤的?
A.依法治國要求構建科學完善的權力制約監督機制
B.依法治國要求堅持“法律中心主義”,強調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國家中的作用
C.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必須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D.依法治國要求黨必須堅持依法執政,正確領導立法、保證執法、帶頭守法
【答案】B
【簡析】反對“法律中心主義”。
2.某省政府向社會公布了政府在行政審批領域中的權力清單。關于該舉措,下列哪一說法是錯誤的?
A.旨在通過政務公開約束政府權力
B.有利于保障行政相對人權利
C.體現了比例原則
D.符合法治原則
【答案】C
【簡析】比例原則強調“禁止過度”,題干涉及行政公開,與過度無關。
3.實施依法治國方略,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善于運用法治思維思考問題,處理每項工作都要依法依規進行。下列哪一做法違反了上述要求?
A.某市環保部門及時發布大型化工項目的環評信息,回應社會輿論質疑
B.某市法院為平息來訪被害人家屬及群眾情緒簽訂保證書,根據案情承諾加重處罰被告人
C.某市人大常委會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規中規定“禁止地鐵內進食”舉行立法聽證
D.某省推動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
【答案】B
【簡析】刑罰的輕重自應依據事實和法律作出,而不能為了平息上訪群眾的情緒,隨意加重減輕。而且在未判決之前,保證加重處罰也不妥當,這屬于未審先判。
4.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一個關鍵環節,是法治國家對政府行政活動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機關必須誠實守信。下列哪一行為違反了誠實守信原則?
A.某縣發生煤礦重大安全事故,政府部門通報了相關情況,防止了現場矛盾激化
B.某市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承諾給予優惠,因國家政策變化推遲兌現
C.某縣政府因縣內其他民生投資導致資金緊張,未按合同及時支付相關企業的市政工程建設款項
D.某區政府經過法定程序對已經公布的城建規劃予以變更
【答案】C
【簡析】依法行政并不反對調整政策,只是要求調整不能是隨意的,必須給出充分的理由、遵循相應的程序。A項與誠實信用無關。B項有“國家政策”、D項說明了“經過法定程序”,這都是正確的標志。
5.執法為民要求立法、行政、司法等機關的工作要反映群眾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下列哪一做法沒有準確體現執法為民的基本要求?
A.某市公安局借助網絡開展執法滿意度調查并將調查結果作為評判執法公正的唯一標準
B.某市法院通過優化人民法庭區域布置、開展巡回審判等方式,減少當事人訟累
C.某市政府出臺《市政管理檢查行為規范》,規范城管隊員執法行為
D.某縣檢察院設立未成年人案件辦公室,探索完善未成年人所在社區、學校、家庭、派出所與檢察院五位一體的跟蹤幫教機制
【答案】A
【簡析】評判執法公正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詳細解析請參照獨角獸網校2014年真題解析班視頻及講義)
6.社會主義法治把公平正義作為一切法治實踐活動的價值追求。下列哪一說法正確體現了公平正義理念的基本要求?
A.在法律實施中為維護法律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應依據法理而不是考慮情理
B.在法治實踐活動中,僅僅保證程序公正
C.遲到的正義是非正義,法治活動應同時兼顧公正與效率
D.法律是全社會平等適用的普遍性規范,為維護法制統一,對特殊地域和特殊群體應一視同仁,不作任何區別化對待
【答案】C
【簡析】“依據法理而不考慮情理”、“僅僅保證程序公正”、“不作任何區別化對待”這都是不妥當的。
7.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服務大局理念的要求?
A.某省法院審理案件時發現該省地方性法規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相抵觸,最終依據法律作出裁判
B.某市工商局規定收取查詢費,拒絕法院無償查詢被強制執行企業的登記信息
C.某市律師協會組織律師就已結案件進行回訪,如案結事未了則為當事人免費提供法律服務
D.在應對當地自然災害中,某市檢察院積極發揮職能作用,著力保障特殊時期社會穩定
【答案】B
【簡析】工商局對于應公開的信息有償收費,很明顯不妥當。
8.堅持黨對法治事業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主要特色,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關于黨的領導的理念,下列哪一理解是錯誤的?
A.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領導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B.我國法治事業,從總體部署到決策的具體實施,都是在黨的大力推動下實現的
C.只要抓住立法環節,把黨的各項政治主張和要求上升為法律,就能全面實現黨對社會主義法治事業的政治領導
D.黨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與堅持黨對法治事業的領導是不矛盾的
【答案】C
【簡析】政治領導除去要把黨的各項政治主張和要求及時反映到立法中來,還要求把法治實踐活動自覺納入到黨的中心工作和黨的總體戰略部署之中,同時,法治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善于運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去指導法治的具體運用,把法律的實施和適用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和落實結合起來,實現法律效果與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高度統一。
【卷四】簡答題一(本題20分)
材料一:2012年1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會上講話時指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切實保障公民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憲法是每個公民享有權利、履行義務的根本保證。憲法的根基在于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憲法的偉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誠的信仰。只有保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憲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眾,憲法實施才能真正成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我們要依法保障全體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保障公民的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證公民的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努力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們要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據新華社北京2012年12月4日電)
材料二:2014年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政法工作會議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標。政法機關和廣大干警要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有力法律保障。要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遏制嚴重刑事犯罪高發態勢,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據新華社北京2014年1月8日電)
問題:
根據以上材料,結合執法為民理念的基本涵義,談談你對構建和完善人民群眾權利保護體系的理解。
答題要求:
1.無觀點或論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2.觀點正確,表述完整、準確;
3.總字數不得少于400字。
【參考答案】(要點):
1. 執法為民的基本涵義是,立法機關的立法活動、行政機關的執法活動、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等社會主義法治實踐活動,都必須以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反映廣大人民的意志與愿望,體現廣大人民的情感與要求,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正當利益,為人民群眾有效地行使民主權利,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自主地從事各種正當的經濟、社會、文化活動,合理地追求生存和生活狀態的改善,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保護。
2. 從材料可以看出,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保障人民群眾各項權利既是執法為民理念的應有之義,又是具體的踐行方式。社會主義法治根據廣大人民的實際需求和我國的現實條件,從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需求出發,完整地構建了以社會成員為主體、以人民利益為核心的權利保護體系,使執法為民理念在制度上得到了充分體現。
3. 依據執法為民的理念要求,我國當前應不斷完善人民群眾權利保護體系。具體應做到以下幾方面:①保障和維護人民民主權利,堅決打擊和制裁各種危害人民群眾民主權利的行為,同時引導人民群眾規范有序地參與國家和社會的管理,理性表達利益訴求。②保障和維護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并提供有效權利救濟手段。③保障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經濟、社會、文化權利。④保障和維護少數民族、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為社會成員的均衡發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提供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