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免费在线电影_欧美中文在线视频_yogavideoxxxx - 91久久久www播放日本观看

您目前的位置: 首頁 >> 復習指導 >>刑法總則
2013年司法考試刑法劉鳳科講義總結(68)
   共同犯罪與犯罪構成 
   共同犯罪以具備犯罪構成為前提:共同犯罪沒有特殊的犯罪成立條件,其特殊性體現在各個行為人的犯罪故意與犯罪行為的“共同”點之上。 
  1.犯罪概念具有不同含義,共同犯罪在有的情形就是指具備客觀要件意義上的共同犯罪。例如,15周歲的甲脅迫17周歲的乙為自己的盜竊望風。甲、乙成立具備犯罪客觀要件意義上的共同犯罪,乙屬于盜竊罪的脅從犯(而非盜竊罪的間接正犯),甲沒有達到刑事法定年齡,對盜竊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經典例題】【2012-2-9】甲(15周歲)求乙(16周歲)為其搶奪作接應,乙同意。某夜,甲搶奪被害人的手提包(內有1萬元現金),將包扔給乙,然后吸引被害人跑開。乙害怕坐牢,將包扔在草叢中,獨自離去。關于本案,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甲不滿16周歲,不構成搶奪罪 B.甲與乙構成搶奪罪的共犯
      C.乙不構成搶奪罪的間接正犯    D.乙成立搶奪罪的中止犯
    【答案解析】
     本題考點有四:一是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負刑事責任的范圍;二是 共同犯罪中“犯罪”的理解和判定;三是共同犯罪與間接正犯的關聯;四是犯罪中止條 件的認定。source:獨角獸司法考試網
     首先,根據《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只 對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 危險物質等八種違法行為承擔刑事責任。本案中,15歲的甲實施了搶奪行為,但其行為不構成搶奪罪,不負刑事責任。A選項說法正確。
     其次,共同犯罪理論并不解決共犯人成立什么罪名的問題,而是為了解決對共同導致的結果是否都承擔刑事責任的問題。考慮到刑法中“犯罪” 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具有不同含義,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不限于參與犯罪的人都必須達到刑事法定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共同犯罪在有的情形就是指具備客觀要件意義上的共同犯罪。本案中,甲盡管沒有達到刑事法定年齡,但在客觀上與乙共同實施了搶奪行為,因此二人在搶奪罪的違法層面成立共同犯罪。B選項說法正確。
     再次,在本案中,甲、乙二人成立搶奪罪的共犯,即使甲沒有達到刑事法定年齡,乙也不成立間接正犯。只有通過強制或者欺騙手段支配直接實施者,進而支配構成要件實現的,才屬于間接正犯。本案中甲求乙為其搶奪作接應,這一事實表明乙并未支配、控制甲的行為,因此不能認定為間接正犯。C選項說法正確。
     最后,既然甲、乙二人成立搶奪罪共犯,按照部分實行全部責任的原則,二人的共同行為是個有機整體,對共同行為導致的結果都應當承擔責任。甲已經奪取了被害人的手提包,已經轉移了財物的占有,屬于搶奪既遂,相應地,乙也應當承擔搶奪既遂的責任。犯罪既遂之后,不可能再成立犯罪中止,所以乙之后基于害怕而將手提包扔掉的行為,并不影響犯罪既遂的認定。D選項說法錯誤。
     本題正確答案:D 
    2.成立共同犯罪,只要符合同一個犯罪成立條件即可,對量刑情節(加重情節或者減輕情節)不作一致性要求。
    例如,甲教唆乙去某學標車棚盜竊自行車,但乙接受教唆后盜竊金融機構,數額巨大的,甲、乙在盜竊罪的故意與犯罪行為上是共同的,因而成立盜竊罪的共犯,但對甲和乙分別適用不同的法定刑。source:獨角獸司法考試網
    【特別提示】
    上述內容屬于近年理論變化之處,已經進入命題范圍,提請考生注意。
 
分享到:
班次名稱 班次介紹 優惠價 購買
客觀題精英班 1380 購買
VIP協議班 2980 購買
科舉社群班 4980 購買

必要說明:支付后請聯系報名老師或在線客服老師,為您及時開通課程。

關于我們 | 常見問題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加入收藏
在線咨詢 課程咨詢 網授咨詢 面授咨詢 圖書咨詢 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