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免费在线电影_欧美中文在线视频_yogavideoxxxx - 91久久久www播放日本观看

您目前的位置: 首頁 >> 復習指導 >>刑法總則
2014年司法考試刑法基礎知識:犯罪目的與動機

 

  犯罪目的與動機
  (一)犯罪目的
  目的(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觀上通過犯罪行為所希望達到的結果(廣義,包括犯罪行為所形成的狀態等),即是以觀念形態預先存在于犯罪人大腦中的犯罪行為所預期達到的結果。特定的目的,不是指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如希望他人死亡)。
  1.目的的分類
   目的犯是指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特定目的才能成立的犯罪。例如盜竊罪屬于目的犯,但故意殺人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偽造貨幣罪等不是目的犯。
  目的犯中的目的有的是刑法分則明文規定的,有的雖然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但根據條文對客觀構成要件的表述以及條文之間的關系,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目的,如刑法第194一198條規定的幾種金融詐騙罪。source:獨角獸司法考試網
   目的犯中的目的分為兩種。
  第一,行為人實施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就可以(但并非必然)實現的目的。例如貸款詐騙罪,只要行為人實施了詐騙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貸款的行為,就可以實現非法占有的目的。
  第二,行為人實施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后,還需要行為人或第三者實施其他行為才能實現的目的。在這種目的犯中,目的實現與否,既不影響犯罪的成立,也不影響犯罪既遂的認定,即這種目的犯的既遂與未遂,應以第一個行為的結果發生與否為標準。當然,目的實現也不成立新的犯罪。例如走私淫穢物品罪,實施了符合構成要件的走私淫穢物品的行為,還不能直接實現牟利或者傳播的目的,只有在走私行為完成之后實施其他相關行為,才能實現牟利或者傳播目的。再如綁架罪,實施了綁架行為,還不能直接實現勒索財物的目的,只有在綁架行為之后實施勒索財物的行為,才能實現勒索財物的目的。行為人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只要控制了人質,就成立綁架罪既遂,無論勒索財物的目的是否實現,都不影響這一結論的判斷。
  2.目的犯的存在范圍:間接故意犯罪也可能是目的犯。
  【注意】:三大本采取了傳統刑法理論的學說,認為目的犯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但真題采取了不同的觀點,命題老師們的觀點也不同于傳統觀點。
  3.目的的機能
  在部分犯罪中具有區分罪與非罪的機能,例如,不以營利為目的的侵犯著作權的行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聚眾賭博行為,不構成犯罪。
  在部分犯罪中具有區分此罪與彼罪的機能,例如,是否具有牟利目的,是區分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與傳播淫穢物品罪的標志。source:獨角獸司法考試網
  目的的內容也會影響量刑。
   (二)犯罪動機
    犯罪動機,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心起因或思想活動,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種心理原因實施犯罪行為。犯罪動機是某些犯罪的構成要件要素,如“徇私”(徇私枉法罪)。
 
分享到:
班次名稱 班次介紹 優惠價 購買
客觀題精英班 1380 購買
VIP協議班 2980 購買
科舉社群班 4980 購買

必要說明:支付后請聯系報名老師或在線客服老師,為您及時開通課程。

關于我們 | 常見問題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加入收藏
在線咨詢 課程咨詢 網授咨詢 面授咨詢 圖書咨詢 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