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的基本內涵。這五個方面,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構成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論體系。
第一章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和本質屬性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一種科學先進的理念,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反映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法治建設的內在本質與規律;充分體現了人民民主,維護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體現了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鮮明的政治性;(二)徹底的人民性;(三)系統的科學性;(四)充分的開放性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二)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統一”的必然要求(三)切實把“三個至上”的要求落實到社會主義法治的各個方面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黨的事業是關鍵,人民利益是根本,憲法法律是保障。黨的事業歸根到底,也是為了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利益,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是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的法治保障。因此,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實質上是一致的。作為有機統一體的“三個至上”緊密相連,相輔相成,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標志,共同反映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必然要求。
第二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和實踐基礎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理論淵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蘊涵豐富,概括起來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一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原則;二是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憲法法律至上,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三是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嚴格公正執法、維護公平正義,緊緊圍繞中心、保障服務大局,堅持并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內容。
第三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地位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和闡明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這一重大理論命題。可以說,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蘊涵于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又在科學發展觀中被進一步闡釋,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發展史上的重大理論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胡錦濤同志指出:“我國的法治是社會主義的法治,社會主義法治必須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它全面系統、深刻科學地反映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規定性,反映和規定著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功能、宗旨使命、目標方向、價值取向和實現途徑、根本保證等重大問題,是社會主義法治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著更為直接的指導意義。
(三)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才能有正確的思想理論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法治的正確方向,切實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地統一起來,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堅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才能堅定不移地推進依法治國,始終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始終堅持并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確保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健康發展。因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指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思想和理論武器。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作用
第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我國一切立法活動的思想先導;第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我國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現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的思想基礎:第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確保我國司法機關堅持正確方向、實現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第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法律意識的價值指引;第五,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發展法學教育、繁榮法學研究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一、為什么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黨的先進性決定的(二)堅持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三)堅持黨的領導是法治建設的艱巨性決定的二、黨的領導的基本內涵
(一)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領導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領導,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法治領域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絕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要求做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二)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政治領導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原則、政治方向、重大決策的領導,核心是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領導。
(三)堅持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組織領導黨對社會主義法治的組織領導,主要是通過推薦重要干部,加強立法、執法、司法機關黨的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法治領域得到貫徹落實。
第三章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第一節 健全完善立法
一、堅持科學立法;二、堅持民主立法;三、堅持法制統一;四、堅持體系完備
第二節 堅持依法行政
一、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二、合理行政是合法行政的重要補充;三、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價值體現;四、權責統一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五、政務公開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六、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
第三節 嚴格公正司法
一、切實維護司法公正二、不斷提高司法效率三、努力樹立司法權威四、充分發揚司法民主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動中體現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司法民主包括司法主體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個方面。司法主體民主又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人民直接參與司法,例如人民陪審員制度和檢察機關的人民監督員制度;二是司法人員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產生。司法程序民主的核心內容是司法公開制度。司法目的民主的表現為司法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