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政府法制辦和市城管執法局聯合召開新《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細則》(下簡稱新《細則》)頒布實施新聞發布會,新《細則》自昨日起正式實施,替代1999年8月1日實施的舊《細則》。
新《細則》對部分行政處罰權進行了調整,城管執法機關的行政處罰權從現有的203項增至232項,新增29項,多項新的執法職能被劃歸城管部門。有專家指出,法規令城管執法范圍更清晰,權力被關進“籠子”里,但相關部門要盡量避免相互扯皮。
新《細則》還進一步規定了區政府不履行監督職責的責任追究:區政府不督促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履行執法職責或者督促不力,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可以提請市政府或者市監察機關追究區政府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焦點一“劃地盤”
明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具體范圍,是新《細則》修訂的核心。
焦點二去爭議新《細則》設置了明確的處罰規則,統一了執法尺度,減少執法爭議,避免暴力抗法。
焦點三令必行新《細則》進一步規定了區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不履行監督職責的責任追究獨角獸司法考網,以保證監督落實到位。
犬只當街排便不處理將受罰明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的具體范圍,是新《細則》修訂的核心。
與原綜合執法范圍相比,新《細則》對部分行政處罰權進行了調整,新增了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燃氣管理、井蓋設施管理方面的行政處罰權;擴大了對違法建設的查處范圍,賦予城管執法機關對鄉村違法建設和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影響的違法建設的行政處罰權;將原委托城管執法機關行使的建設工程、城市路燈照明、人民防空、供水管理方面的行政處罰權直接授權城管執法機關行使;剔除了城市綠化管理以及市政管理中污染、損壞、擅自占用和開挖城市道路車行道的行政處罰權。經過調整,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范圍更加清晰。
根據新《細則》,廣州市城管綜合執法部門將對破壞白云山風景名勝區環境,違反《廣州市養犬管理條例》中對犬只糞便未即時處理、隨意拋棄犬只尸體、占用公共場所飼養和經營犬只、設置墳墓埋葬犬只尸體等行為行使行政處罰權。
同時《細則》還規定了市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執法種類職能,為日后擴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范圍預留了空間。
明確城管依法享有行政強制權針對執法實踐中的突出問題,新《細則》設置了明確的處罰規則,這些規則包括:
第十六條明確規定城管部門在法律范圍內有權行使與行政處罰權相應的行政檢查權和行政強制權,在查處違建時,必要時能提請公安機關協助;
第十七條規定,占用公共場所設攤經營、兜售物品、門窗和外墻設攤經營和超出規定時間施工均屬于不同時間段發生的新違法行為,并創設了先行登記保存或者扣押物品的“封存”制度;
第十八條借鑒民事訴訟司法實踐設立的地址確認書制度,針對“送達難”問題對文書送達規則做了明確規定:當事人填寫的送達地址等信息不準確、變更送達地址未及時告知、受送達人或者其所指定的代收人拒絕簽收,導致當事人逾期或者未能收到執法文書的,視為送達等等。
這些規則的設立,統一了執法尺度,使城管執法機關依法行政,規范執法,提高執法效率,減少執法爭議,避免暴力抗法。
目前廣州市城管綜合執法工作已推進到街(鎮),街(鎮)執法隊作為區城管局的派出機構,但《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條例》只規定了市一級城管執法機關對區一級城管執法機關的層級監督,對于街(鎮)執法隊的層級監督存在法律空白,因此《細則》進一步完善了城管執法機關內部層級監督的規定,特別是明確了下級城管執法機關或者派出機構經責令履行職責而拒不改正的,在根據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等相關規定向下級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問責的同時,規定上級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也可以直接查處,以加大對執法案件的查處力度,避免出現執法空缺。
新《細則》進一步規定了區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不履行監督職責的責任追究,以保證監督落實到位:區人民政府不督促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履行執法職責或者督促不力,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可以提請市人民政府或者市監察機關根據有關規定追究區人民政府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不督促街(鎮)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履行執法職責或者督促不力,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的,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可以提請區人民政府或者區監察機關根據有關規定追究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同時,新《細則》還規定公安派出所、國土所、規劃所、工商所、司法所等基層單位不依法履行協助街(鎮)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職責的,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關或者街道辦事處、鎮政府可以提請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縱深城管權限12年間翻兩番從64項到232項據市城管委書記、主任,市城管執法局局長李延貴介紹,獨角獸司法考網1999年實施的舊《細則》只有64項,經過12年的調整和完善,城管部門執法范圍日漸擴大,現所掌有的行政處罰權實際已有203項,新《細則》則進一步增至232項。
從執法大類上看,舊《細則》僅將執法大類分為六大類,新《細則》將城管執法擴充為12大類。據統計,共行使城市管理、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工商管理、水務、城鄉建設、人民防空、白云山管理8個部門,市容環境衛生、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市政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燃氣管理、水務管理、建設工程管理、人民防空、白云山風景名勝區保護、養犬管理等12方面共232項行政處罰權。
現場問答罰款金額細化后再公布問:舊《細則》對每一項違規行為有很細的罰款數額,為何新《細則》里沒有看到罰款金額的設置?
林琦(市法制辦副主任):舊《細則》處罰權限授權只有64項,新的規章實施后擴展到232項,處罰范圍擴大了幾倍,具體每項處罰標準,會根據每一項處罰的內容進行細化再向社會公布,這是作為配套文件執行的。
問:《細則》規定城管執法機關需要進入建筑物查處違法行為而當事人拒不合作的,公安機關要予以配合。這會不會涉嫌侵犯隱私權?
林琦:隱私權必須在合法的條件下才能得到保護。查處違法建筑物,不存在保護隱私權的問題,因為它已經觸犯了法律,必須進行處罰。
根據《國家治安處罰法》,公安機關作為承擔履行維護治安秩序責任的部門,它必須協助城管進行查違工作,這也是屬于維護社會秩序范疇的義務責任范圍。違法行為會損害公眾利益,可預見的后果是客觀存在的,為預防可預見損害后果的發生,所以公安機關根據《治安處罰法》必須協助政府獨角獸司法考網行政部門履行公務職責,保護執行公務的權利,這是上位法明確規定的。
說法擴權更應提高行政效率專家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郭巍青昨天在接受采訪時認為,新《細則》體現了廣州后亞運城市管理模式從被動應付式向主動適應式轉變,管理手段從突擊執法為主向日常管理和執法有機融合轉變,管理方式從圍堵治理式管理為主向疏導教育式服務為主轉變,將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常態化、精細化、信息化和長效化。
他說,經過調整,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范圍更加清晰,這實際上是把城管的處罰權裝進了“籠子”里,便于市民監督。但同時,由于城管執法范圍相比過去已擴大了數倍,這就涉及到行政效率的問題。他提醒,原先由一個部門統管轉變成多個部門分管,容易造成相互扯皮現象,這在今后的實施中需要盡量避免。
市民記者昨天在市政務服務中心隨機訪問多位市民,多個市民對新《細則》充滿期待,希望此次向社會公開執法范圍后,能杜絕城管執法部門“亂作為”和“不作為”。
陳女士平常最反感犬只隨處排糞便,她希望城管執法人員更好地履行處罰權。
從事金融工作的文先生說:“無論城管增加多少項執法行政處罰權,最重要的是文明執法!看到街頭的城管暴力行為,我就心寒!小攤販雖然有不對的地方,但是也是為了一日三餐,但求城管執法時,好言相勸為好,不要動手推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