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制史的備考學習。2012年司法考試的航船已經揚帆,載上希望的風帆,駛向夢的彼岸。為此獨角獸司法考網的老師特地為大家總結了法制史中的知識點,希冀對大家備戰2012司法考試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很多考生對司考之中的法制史并不重視,因為法制史所占分值較少,但要復習的內容卻不少,因此很多考生對此持放棄的態度。其實法制史是很好拿分的科目,而且很多知識點只需要記憶便可以,根本不需要理解,司考之中的相關題目大多是送分,如果放棄了那真是有點可惜。
對于對歷史感興趣的考生來說,學習中國法制史可能要相對簡單一些。至于對歷史不感興趣的考生,中國法制史可能讓他們頗感頭疼,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通俗理解的方法來學習中國法制史,使其通俗化,便于我們理解。如果實在理解不了也沒關系,只要記住重要知識點便可以了。
中國法制史講解的是從周朝到民國時期中國的法制狀況。中國歷代王朝在立法方面基本都有其指導思想,西周的法制思想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罰。漢代的法制思想是德主刑輔、禮刑并用。唐朝的法制思想是禮法合一,明朝的法制思想則是明刑弼教。其中西周時期“禮”的內容很重要,禮的性質是什么,禮與刑的關系是什么,都是需要我們記憶的內容。
中國法制史上的幾個重要事件是我們經常在教材書上看到的,也是考試的重點。公元前536年,鄭國子產鑄刑書;公元前513年,晉國趙鞅鑄刑鼎(意義);公元前359年,商鞅變法(內容、意義);清末變法修律(特點、影響)。
從《法經》開始,各朝代開始有了自己代表性的法典,其中的重要法典是需要我們掌握的。魏國李悝所制定的《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它的體例及意義都是比較重要的。魏明帝曹睿所制定的《曹魏律》將“八議”制度正式列入法典(“八議”涉及到哪八種人)。晉武帝司馬炎制定了《泰始律》,首次規定了“準五服以制罪”。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律學家張斐、杜預為其進行注釋,所以《泰始律》及其注釋被稱為《張杜律》,這點經常考,一定要獨角獸司法考網記牢。《北魏律》規定了“官當”和“死刑復奏制度”(內容、意義)!侗饼R律》將《刑名》、《法例》合并為《名例律》,并最先規定了“重罪十條”,成為“十惡”制度的發端。司考之中經?嫉降倪x擇題便是哪部法典最先規定了“重罪十條”,所以考生應注意把“重罪十條”與“十惡”區分開。“十惡”是隋朝《開皇律》中所規定,而且對于犯“十惡”重罪的人是不適用八議和赦免的,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成語“十惡不赦”的由來。
歷史的車輪前進至唐朝,唐朝的首部法典是《武德律》,唐太宗又制定了《貞觀律》,基本確定了唐律的主要內容和風格,但唐朝最重要的法典卻是《唐律疏議》,對這部法典的意義、特點考生應掌握。宋朝的《宋刑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刊印頒行的封建成文法典,萬不可錯記成《唐律疏議》。明朝的《明大誥》是中國歷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規,這點也經?嫉。中國歷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是《大清律例》,而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憲法性文件是《欽定憲法大綱》,這里很容易出多選題。
除上面所說的之外,考生還需要掌握一些細小的知識點,比如封建五刑、六禮、七出三不去等,但這些都很好記憶,多做幾道題也就記住了。上面的內容基本上列出了中國法制史的框架,考生只需再往里添加些具體內容便可。與其他科目的繁瑣相比,中國法制史已經好了太多了,而且你完全可以在考前兩個月左右才開始看,短時記憶便可以,不用像民法、刑法那樣耗費太多時間,得分也較容易,所以對此千萬別輕言放棄,要知道司考可就是靠一分一分的積累才可以通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