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免费在线电影_欧美中文在线视频_yogavideoxxxx - 91久久久www播放日本观看

您目前的位置: 首頁 >> 復習指導 >>【刑事訴訟法】
2012年刑事訴訟法匯總

        2012年刑事訴訟法匯總。司法考試被稱為中國第一考,其科目眾多,內容繁雜是司法考試復習的首要難關,為此獨角獸司法考試網的老師為您奉上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匯總,希望對大家的司法考試復習可以有所幫助。

  第一章 任務和基本原則

  「重點法條」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準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相關法條」 第4、7、225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公檢法機關進行刑事訴訟的職責分工,體現了這樣的兩個法制原則:一是刑事案件的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分別由公檢法三機關行使,這一原則體現了本法第7條的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基本原則;二是公檢法三機關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職責范圍內進行訴訟活動,而不能超越法定職責或者相互代替。

  2關于公安機關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和預審的職責,本法中有多處與此類似的規定:第4條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在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時,行使與公安機關相同的職權,即當國家安全機關在辦理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時,其享有對該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和預審的職責;第225條第1款規定,對于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由軍隊保衛部門行使偵查權;第225條第2款規定,對于監獄內服刑罪犯的刑事案件,由監獄部門行使偵查權。

  「不要混淆」

  國家安全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享有與公安機關完全獨角獸司法考試網相同的職權,但軍隊保衛部門與監獄僅有偵查權,這一點應注意。

  「重點法條」

  第九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于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各民族有權運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刑事訴訟的基本原則。注意基于上述基本原則的貫徹,對于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公檢法機關應當為他們提供翻譯人員,這里注意的問題一是要求的是公檢法機關而非僅僅審判機關,二是“應當”而非僅僅“可以”,即為他們翻譯是司法機關的法定義務。

  2保障少數民族運用本民族語言文字訴訟的權利不僅僅在于司法機關為其提供翻譯,而且還有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發布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

  「重點法條」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相關法條」 本法第142條;《刑法》第13、87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六種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既包括不構成或者不認為犯罪的情形,也包括雖然構成犯罪但因種種法定原因如超過追訴時效、或者屬于“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即親告罪)、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或者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以及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2公檢法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中,遇到上述六種法定情形之一的,應分別作如下不同的處理(注意不同的訴訟階段由不同的司法機關作出不同的處理決定):

  (1)在偵查階段發現和出現六種法定情形之一的,應當由偵查機關即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作出撤銷案件的決定。

  (2)當案件移送至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時,發現和出現上述六種情形之一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表明該案件的偵查機關是公安機關而非檢察機關)。同時,請注意本法第142條第2款規定以及《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本書中以下簡稱《高檢刑訴規則》)第286條規定的酌定不起訴情形。

  (3)當案件進入審判階段時,發現或出現上述六種情形之一的,應當由該法院作出宣告無罪的決定(如上述第一種情形、第五種情形中被告人被確認無罪時)或者撤銷案件的決定或者終止審理的決定。

  第二章 管 轄「重點法條」

  第十八條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相關法條」 本法第3~4、170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刑訴48條》)第1~4、6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公檢法三機關對刑事案件的管轄(職能管轄或立案管轄)分工。對于刑事案件的偵查應當由公安機關進行,這是立案管轄的一項基本原則,同時,根據本法第4條的規定,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的刑事案件應當由國家安全機關進行偵查。根據《刑訴48條》第1條,對于涉稅案件也應當由公安機關偵查。

  2本條的核心內容可以說是關于檢察機關自偵案件的范圍。主要包括四類案件:

  (1)貪污賄賂犯罪案件;

  (2)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犯罪案件;

  (3)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案件;

  (4)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且經省級以上檢察機關決定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可見,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主要都是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實施的犯罪。

  3對于上述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立案的刑事案件范圍,《刑訴48條》第1條、第2條以及第3條分別作出了相應的明確要求:

  (1)“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案件是指修訂后刑法即現行刑法分則第九章規定的“瀆職犯罪”,可見刑法第398條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與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的犯罪主體雖然包括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但也應由檢察機關直接立案偵查。

  (2)“貪污賄賂犯罪”案件是指修訂后刑法分則第八章規定的貪污賄賂罪以及其他章節中明確規定按照刑法分則第八章貪污賄賂罪的規定定罪處罰的犯罪,可見,犯罪主體即使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如行賄罪等也應當由檢察機關直接受理。

  (3)由省級以上檢察機關決定的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獨角獸司法考試網Q1973506327直受接理的“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必須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而非其他一般重大犯罪。

  (4)刑法分則第四章第248條規定的(監管人員)毆打、體罰、虐待被監管人的犯罪案件也應當由檢察機關直接受理。

  4關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僅限于“自訴案件”,自訴案件的范圍本法第170條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里值得注意的是“自訴案件”并不等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其范圍應當大于“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根據《刑訴48條》第4條第2款規定,對于“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其中證據不足、可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應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5對于互涉公安機關與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如何立案偵查,《刑訴48條》第6條作出了規定:即當公安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檢察院管轄的貪污賄賂案件時,應當將貪污賄賂案件移送檢察機關;當檢察機關偵查貪污賄賂案件涉及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時,應當將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在上述情況中,如果涉嫌的主罪屬于公安機關管轄,應由公安機關為主偵查、檢察機關予以配合;如果涉嫌的主罪屬于檢察機關管轄,應由檢察機關偵查為主,公安機關予以配合。

  「重點法條」

  第二十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反革命案件、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相關法條」 本法第19、21~22條;《刑訴解釋》第3~5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與相關法條規定的是刑事案件審判管轄的級別管轄問題,即刑事案件的審判如何在各級法院之間確定第一審的審理級別。這方面最基本的要點其實在于掌握中級人民法院應當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的法定范圍:

  (1)危害國家安全案件,即指現行刑法分則第一章所規定的犯罪。這里僅有犯罪性質的要求而無行為輕重的區別。

  (2)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這里僅有犯罪行為輕重而無犯罪性質的區別。同時注意《刑訴解釋》第4條的規定:檢察機關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普通刑事案件,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后,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可以依法審理而不再交基層人民法院審理。

  (3)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注意這里指的是由外國人實施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外國人的刑事案件,而非指涉及外國人的或者被害人為外國人的刑事案件。同時注意根據《刑訴解釋》第7條的規定,對于依照刑法規定的普遍管轄原則行使管轄權而審理的犯罪案件,應當由(被告人被抓獲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2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的法定范圍是除了本法規定的由上級法院管轄的其他案件都由其管轄,當然這里僅限于普通刑事案件。可見基層人民法院作為普通刑事案件的第一審法院是一項基本制度。根據《刑訴解釋》第3條的規定:刑事自訴案件的自訴人、被告人一方或者雙方是在港、澳、臺居住的中國公民或者其住所地是在港、澳、臺的單位的,由犯罪地的基層人民法院審判。

  3本法第21條與第22條分別規定了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原則都屬于在本轄區范圍內有重大影響如全省性或者全國性的刑事案件。

  4對于行為人一人犯數罪或者共同犯罪以及其他需要并案審理的刑事案件,如果只要有其中一人或者其中一罪屬于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根據《刑訴解釋》第5條之規定,全案件都由上級法院審理。

  「重點法條」

  第二十三條 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

  「相關法條」 本法第26條;《刑訴48條》第5條;《刑訴解釋》第15~16、18~19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各級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權變更問題。具體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上級法院主動決定審理下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二是下級人民法院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本條規定的移送條件是重大復雜的案件,移送的程序問題《刑訴解釋》第16條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同時該《解釋》第18條還規定,有管轄權的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長需要回避等原因的,也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法院管轄。

  2值得注意的是,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刪除了原來關于“上級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交由下級法院審判”的內容,所以對于第一審案件依法應當由上級法院管轄的,不能再指定下級法院審理。這也是《刑訴48條》第5條的要求。

  3對于管轄權不明確的刑事案件,上級法院可以指定下級法院審理,注意這里的“上級法院”應當是指上一級人民法院。管轄不明的刑事案件包括該案件的管轄在法律中沒有明確規定以及該案件的管轄權存在爭議等情形。

  「重點法條」

  第二十四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相關法條」 本法第25條;《刑訴解釋》第2、7~9、11~14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關于第一審刑事案件的地域管轄問題,即在確定獨角獸司法考試網了級別管轄之后,不同地區的同級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如何界定。劃分地域管轄的一般原則是本條所規定的以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為主、以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為輔。即刑事案件原則上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但如果被告人居住地法院審理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轄。

  這一規定同樣適用于審理單位犯罪的刑事案件,這是《刑訴解釋》第6條的規定。何謂“犯罪地”,《刑訴解釋》第2條規定:犯罪地是指犯罪行為發生地,對于以非法占有財產為目的的財產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分子實際取得財物的犯罪結果發生地。

  2可見,對于同一刑事案件,犯罪地可能不止一個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的數個犯罪行為的犯罪地比較分散,可能導致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對此情形應當根據本法第25條的規定,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即對于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采取以最初受理地為主、以主要犯罪地為輔的原則。

  3應當注意《刑訴解釋》關于其他一些比較特殊的地域管轄的規定:一是第7條規定,對于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犯罪案件,應當由被告人被抓獲地的法院管轄;二是第8條、第9條規定,對于在我國領域外的中國船舶內或者航空器內犯罪的,由犯罪發生后該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國口岸或者該航空器在中國最初降落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三是第14條規定,正在服刑的罪犯在服刑期間又犯新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對于服刑犯被發現還有其他漏罪的,原則上由原審人民法院管轄,但必要時由服刑地或者新發現罪的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此外,對于中國公民在駐外使領館內的犯罪、在領域外的犯罪以及外國人在我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的刑事案件的管轄問題,《刑訴解釋》第11條、第12條、第13條分別作出了相應規定。總的說來,這些具體規定基本上都是犯罪地原則、最初受理地原則的體現,如服刑地法院管轄、最初降落地、最初停泊地、入境地、被抓獲地法院管轄等。

  「重點法條」

  第二十七條 專門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轄另行規定。

  「相關法條」 《刑訴解釋》第10、21~22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專門管轄問題。在我國依照法律規定設立的專門人民法院有軍事法院、鐵路運輸法院和海事法院。本條并未具體規定專門人民法院管轄的內容。根據1984年11月1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海事法院管轄的是第一審海事案件、海商案件,而不受理刑事案件和其他民事案件,故這里實際就是軍事法院與鐵路運輸法院的刑事案件的管轄范圍問題,對此,《刑訴解釋》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2軍事法院管轄現役軍人(含軍內在編職工)犯罪的案件。《刑訴解釋》第20條規定,對于軍人和非軍人共同犯罪的,分別由軍事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或者其他專門法院管轄,但對涉及國家軍事秘密的,全案由軍事法院管轄;該《解釋》第21條從反面規定了不屬于軍事法院管轄的范圍:

  (1)非軍人、隨軍家屬在部隊營區內犯罪的;

  (2)軍人在辦理退役手續后犯罪的;

  (3)現役軍人入伍前犯罪的(需要與服役期內的犯罪一并審判的除外);

  (4)退役軍人在服役期犯罪的(犯軍人違反職責罪除外)。

  3鐵路運輸法院管轄的案件是鐵路系統公安機關負責偵破的刑事案件,主要是與鐵路運輸相關以及在火車上發生的刑事案件。《刑訴解釋》第10條規定,對于在國際列車上的犯罪,首先應當按照我國與相關國家簽定的有關管轄協定確定管轄,沒有協定的,由犯罪地發生后該列車最初停*地的中國車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第三章 回 避

  「重點法條」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相關法條」 本法第29、31條、第82條第6款;《刑訴解釋》第23、27、31條;《高檢刑訴規則》第29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刑事司法工作人員應當回避的法定情形。這里的刑事司法工作人員是指刑事案件的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同時根據第31條的規定,書記員、翻譯人員以及鑒定人員也適用此規定。本條所規定的幾種情形相對于第29條而言屬于法定回避事由,這些回避事由都屬于因與本案有一定的利害關系而可能影響本案的公正處理。

  2注意這里的“近親屬”的范圍具有特定性,根據本法第82條第6項的規定,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可見這顯然不同于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范圍,后者的范圍還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而且兄弟姊妹也不僅僅限于同胞的兄弟姊妹。

  3與本條規定的法定回避事由密切相關的是第29條規獨角獸司法考試網定的回避情形。所謂“請求回避事由”,即當事人有權請求回避的情形,主要是指由于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接受了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其他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根據第31條的規定,書記員、翻譯人員以及鑒定人員也適用此種規定。根據《刑訴解釋》第27條的規定,在這種情形之下的回避申請,申請人應當提供證明材料。

  4根據《刑訴解釋》第31條的規定,凡是參加過本案的偵查、審查起訴的偵查、檢察人員,如果調到人民法院工作,不得擔任本案的審判人員,即也屬于應當回避的情形。該條還規定,凡是在一個審判程序中參加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合議庭組成人員,不得再參加本案其他程序的審判。根據《高檢刑訴規則》第29條的規定,參加過本案偵查的偵查人員,如果調至人民檢察院工作,不得擔任本案的檢察人員。可見這兩個重要司法解釋在這方面的規定具有一致性。

  5注意,基于證人的不可替代性、不可選擇性與優先適用性等特征,證人是不適用回避制度的。

  「重點法條」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相關法條」 本法第31條;《刑訴48條》第8條;《刑訴解釋》第24~26、28~29條;《高檢刑訴規則》第25、28條。

  「意思分解」

  1本條規定的是回避決定程序。既適用于對刑事司法工作人員自行提出的回避申請的決定,也適用于當事人及其委托的訴訟代理人提出的回避申請。具體有權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人根據被決定的人員而有所不同:

  (1)對于審判人員的回避,應當由其所在法院院長決定;

  (2)對于檢察人員(包括履行偵查職責的檢察人員)的回避應當由所在檢察院檢察長決定;

  (3)對于偵查人員(不包括履行偵查職責的檢察人員)的回避應當由所在的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4)對于法院院長的回避,應當由其所在法院審判委員會決定;

  (5)對于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應當由檢察委員會決定。

  2注意書記員、翻譯人員以及鑒定人員回避的決定問題。《刑訴48條》第8條規定,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員的回避應當由人民法院院長決定,因此,這些人員的回避不能由審判長決定。可見,這一點顯然不同于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刑訴解釋》第32條基本上肯定了這一點。但《高檢刑訴規則》第31條規定,對于書記員、司法警察和人民檢察院聘請的或者指派的翻譯人員、鑒定人員的回避應當由檢察長決定,這表明書記員、翻譯人員以及鑒定人員的回避決定應當首先看這些人員是由哪一個司法機關指派或者聘請的,原則上由指派或者聘請這些人員的司法機關的負責人來決定。

  3對于偵查人員而言,在對其作出回避的決定之前,不得停止偵查活動的進行。與此相對,對于其他司法工作人員的回避,在作出決定之前,原則上應當停止與本案有關的工作。

  4回避申請的提出既可以由司法工作人員本人主動提出,也可以由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表人及其委托的訴訟代理人申請,還可以由法院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自行決定(《刑訴解釋》第26條)以及檢察院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自行決定(《高檢刑訴規則》第25條),當然最后一種方式的前提是應當回避的人員本人沒有自行回避而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回避。

  5當事人權利的救濟方式。本條第3款規定,對于當事人的申請回避被駁回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不屬于刑事訴訟法第28條、第29條規定的法定情形而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請回避的,由法庭當庭駁回,并不得申請復議。可見在這種情形下,不需要法院院長等的決定,以審判長為中心的法庭當庭就可以決定駁回。對于被決定回避的人員對決定有異議的,《刑訴解釋》第28條規定,其可以在恢復庭審前申請復議一次。

分享到:
班次名稱 班次介紹 優惠價 購買
客觀題精英班 1380 購買
VIP協議班 2980 購買
科舉社群班 4980 購買

必要說明:支付后請聯系報名老師或在線客服老師,為您及時開通課程。

關于我們 | 常見問題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加入收藏
在線咨詢 課程咨詢 網授咨詢 面授咨詢 圖書咨詢 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