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權(★★★)
《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 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1.指自然人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獲得的社會評價、人格尊嚴享有的不受侵犯的人格權。
2.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有四:(1)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實施了侮辱、誹謗的行為。誹謗,即捏造并散布虛假事實。侮辱有三種:①暴力侮辱。例如:當眾剝光他人衣服、當眾打人耳光、向他人潑灑污穢之物、強令他人受胯下之辱。②口頭侮辱和動作侮辱。例如:以猥褻、下流的語言辱罵他人、以下流的動作猥褻他人、當眾焚燒他人的照片、用“老牛”拉“奔馳車”游街。③文字侮辱。(2)侮辱、誹謗指向特定人(一人或數人)(須注意:侮辱、誹謗一類人,一般不構成名譽權侵犯。除非這一類人很少,僅有特定的數人)。(3)侮辱、誹謗的行為為第三人所知悉(見【例3】)。(4)受害人的社會評價因侵害人的行為而降低(見【例4】)。
【例3】甲給乙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極盡侮辱、誹謗之能事,把乙氣得渾身發抖。乙把這封信交給報社披露。一時人盡皆知,使乙的名譽遭受損害。①甲對乙的侮辱、誹謗行為未向第三人公開。②乙自己的行為導致甲對自己的侮辱、誹謗公開,進而損害乙的名譽,甲的行為與乙的名譽遭受損害無因果關系。③結論:甲未侵犯乙的名譽權。若甲的行為嚴重損害了乙的尊嚴,甲可構成對乙一般人格權的侵犯。
【例4】甲(女)因貪腐行為被判有罪。乙媒體發布大量文章,文章聲稱甲在任期間生活極度糜爛,有情人百余人,上級官員視察時,甲多次在晚宴上跳脫衣舞,毫無廉恥,簡直是個狗娘養的、狗日的國家干部(雙狗干部)。經查,乙媒體發布的文章多有不實之詞。①人渣也享有名譽權。名譽只有更壞,沒有最壞。即使是一個臭名昭著的人,法律也維護其人格尊嚴,禁止任何人對其侮辱或誹謗。②乙媒體的行為侵犯了甲的名譽權。③所以,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呼喚:“法的最高命令是:做人,并尊重他人為人。”
【概念辨析】 【名譽】VS【名譽感】①名譽權的客體是名譽,即自然人或法人享有的客觀社會評價。若實施侮辱、誹謗行為致使他人的客觀社會評價被降低,就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②名譽感,指對自己享有的客觀社會評價的自我評價。名譽感不是名譽權的客體。若一個行為發生后,某人的客觀社會評價并未因此降低,但該人自認為自己的客觀社會評價被降低,屬于名譽感受到損害,不成立侵犯名譽權(見【例5】和【例6】)。獨角 獸司 法考 試網
【例5】某棟樓連續發生了數起盜竊案件,居委會主任馬大姐在樓道口張貼了一個告示,告示全文如下:“小偷,我們知道你是誰!你就住在這棟樓里。我們給你一個改過的機會,請好自為之,不要再犯。”樓上住戶鐘某見到告示后,認為馬大姐說的是自己,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將馬大姐起訴至海淀區人民法院。①綜觀所有情節,馬大姐的告示根本不會導致鐘某的社會評價被降低。②也許,鐘某的名譽感遭到了損害。但鐘某的訴訟請求不能成立。
【例6】(根據(03年•卷三•47題)改寫)某廣告公司于金某出差時,在金某房屋的院墻上刷寫了一條婦女衛生巾廣告。金某1個月后回來,受到他人恥笑,遂以名譽權遭受侵害為由,起訴廣告公司。該案應如何處理?①用果戈理《欽差大臣》里的臺詞描述那些恥笑金某的人,就是:“笑誰呢?笑你們自己!”②廣告公司行為根本不會導致金某的社會評價被降低,金某的名譽感可能遭受了損害。但名譽侵權是不成立的。
【真題研習】張某旅游時抱著當地一小女孩拍攝了一張照片,并將照片放在自己的博客中,后來發現該照片被用在某雜志的封面,并配以“母女情深”的文字說明。張某并未結婚,朋友看到雜志后紛紛詢問張某,熟人對此也議論紛紛,張某深受困擾。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08年•卷三•61題)【答案】ABD
A.雜志社侵害了張某的肖像權 B.雜志社侵害了張某的名譽權
C.雜志社侵害了張某的隱私權 D.張某有權向雜志社要求精神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