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的不自由,指在意思表示形成階段,因遭受外在不當行為的影響,使得表意人不能按照自己內心的真實意愿自由、自主地形成意思表示,以致表意人表示出來的意思并非真實意愿的情形。意思表示的不自由包括四種:①欺詐;②脅迫;③乘人之危;④顯失公平。
欺詐(★★★)
《民通意見》
68.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
1.欺詐的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1)欺詐的構成要件有四:①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②對方因此陷入錯誤認識(欺詐與錯誤具有因果關系);③對方因此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認識錯誤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④欺詐具有不正當性(《民通意見》第68條)。(2)因欺詐所實施的法律行為的效力:①因欺詐訂立且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無效(《合同法》第52條)。②因欺詐訂立但未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為可撤銷的合同(《合同法》第54條)。③因欺詐訂立的遺囑無效(《繼承法》第22條)。
【例41】甲有一件清代瓷器,收藏家乙聞訊前來收購。為了賣個好價錢,甲謊稱該瓷器是明代萬歷年間制品,開價200萬元,乙明知甲說的是謊話,仍以200萬元購買了該瓷器。不料半年后,該類瓷器的市價狂跌。乙于是以欺詐為由起訴,請求撤銷該買賣合同。①“欺詐”這個概念不能望文生義。欺詐有其規范性構成。②甲雖故意實施了欺詐行為,但乙并未因此陷入錯誤,故不構成欺詐。乙不享有撤銷權。③這也是知假買假不能向經營者主張雙倍懲罰性賠償的原因。獨角獸司法考試網
【真題研習】乙公司以國產牛肉為樣品,偽稱某國進口牛肉,與甲公司簽訂了買賣合同,后甲公司得知這一事實。此時恰逢某國流行瘋牛病,某國進口牛肉滯銷,國產牛肉價格上漲。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09年•卷三•56題)
A.甲公司有權自知道樣品為國產牛肉之日起一年內主張撤銷該合同
B.乙公司有權自合同訂立之日起一年內主張撤銷該合同
C.甲公司有權決定履行該合同,乙公司無權拒絕履行
D.在甲公司決定撤銷該合同前,乙公司有權按約定向甲公司要求支付貨款
【答案】ACD
2.第三人實施欺詐。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實施欺詐的,按下列規則處理:①相對人于訂立合同時知道第三人欺詐的事實的,受害人享有撤銷權。②相對人于訂立合同時不知第三人欺詐的事實的,受害人不享有撤銷權。須注意:這里的第三人采狹義理解,不包括合同當事人使用的代理人、傳達人。
【例42】甲急需償還賭債,如若不還性命難保。甲于是向乙借款100萬元,乙要求甲提供擔保。甲找到朋友丙,要丙為自己的借款提供保證。丙詢問借款的用途,甲謊稱欲借的100萬元用于自己經營的糧店進貨,丙信以為真,為甲提供擔保。甲向乙借款后,將所借100萬元全部用于償還賭債。①保證合同的當事人是丙和乙。當事人均未實施欺詐,但保證合同以外的甲對丙實施了欺詐。②若乙于訂立保證合同時知道第三人甲實施了欺詐,則受害人丙享有撤銷權。③若乙于訂立保證合同時不知第三人甲實施了欺詐,乙也值得保護,受害人丙不享有撤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