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免费在线电影_欧美中文在线视频_yogavideoxxxx - 91久久久www播放日本观看

您目前的位置: 首頁 >> 復習指導 >>【民法】
司法考試民法復習重點:分別侵權

    分別侵權——累積因果關系(★★★)

    《侵權責任法》
    第十一條  二人以上分別實施侵權行為造成同一損害,每個人的侵權行為都足以造成全部損害的,行為人承擔連帶責任。
 
    1.因累積因果關系承擔連帶責任的分別侵權。根據《侵權責任法》第11條,其構成要件有三:①二人以上分別實施加害行為,無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因而不構成共同侵權。②其加害行為結合在一起,同時造成同一個不可分割的損害后果,應作為一個案件處理。③在因果關系上,每個人的行為單獨均足以造成損害后果。
    【例23】甲、乙互不認識,但都對丙有仇。某晚,甲、乙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潛入丙家,分別舉槍對丙射擊,甲、乙的子彈同時擊中丙的心臟,致丙死亡。①甲、乙無共同故意或共同過失,分別實施侵權行為,同時造成同一損害,且各人的行為均足以造成損害后果,甲、乙應根據《侵權責任法》第11條承擔連帶責任。②甲、乙承擔連帶責任的原因在于因果關系的特殊性,而不是因為構成共同侵權。恰恰相反,甲、乙屬于分別侵權,不構成共同侵權。獨角 獸司法 考試網
 
    【例24】甲駕車闖紅燈,與此同時,對面的乙也駕車闖紅燈,結果甲、乙二車同時撞上正在通過人行道的行人丙,致丙重傷。對丙的損害應如何救濟,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哪一個?
    A. 由甲、乙承擔連帶責任         B. 由甲、乙承擔按份責任
    C. 由甲、乙對丙的損害適當補償   D. 如果甲無力賠償,由乙承擔補充賠償責任
    【答案】A
 
    【例25】甲在丙的飲料中投毒20毫克,足以致丙死亡。乙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在丙的同一飲料中投入相同的毒物20毫克。丙飲用后中毒死亡。①此時,若采用相當關系理論,甲、乙均可主張,沒有自己的投毒行為,丙也會應為另一人的投毒行為死亡,故自己的投毒行為不是丙死亡的必要條件,自己的投毒行為與丙死亡間無因果關系。②為了應對這一窘境。在此中場合,不采用相當因果關系理論,改采累積因果關系說,因甲、乙的行為單獨均足以造成損害,故甲、乙承擔連帶責任。這就是《侵權責任法》第11條制定的學理基礎。
 
    2.理解《侵權責任法》第11條應注意的問題:①須共同造成同一個損害(見【例26】)。②加害行為須同時造成同一損害后果。強調造成同一損害的同時性(見【例27】)。③《侵權責任法》67條屬于《侵權責任法》第11條的例外(見【例28】)。
 
    【例26】甲、乙互不認識,但都對丙有仇。某晚,甲將丙的房屋點燃,乙正好路過,見丙忙于救火,覺得機會難得,撿起地上的石頭將丙砸傷。①甲、乙無共同過錯,不構成共同侵權。②甲、乙的行為分別造成不同的損害,而不是造成同一損害,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11條,也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12條。③甲、乙的行為屬于“并發的侵權”,應作為兩個案件分別處理。
 
    【例27】甲、乙互不認識,但都對丙有仇。某晚,甲、乙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潛入丙家,分別舉槍對丙射擊,甲的子彈擊中丙的心臟后,乙的子彈隨后擊中丙的心臟。①在刑法上,乙應承擔殺人未遂的刑事責任。②因甲、乙的行為均足以造成丙死亡的后果,若一前一后發生,后發生的行為與損害就沒有因果關系。③在民法上,乙的射擊行為就不是丙死亡的原因。乙不承擔責任。此例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11條。該條要求數個行為造成損害的“同時性”。獨 角獸司 法考 試網
 
    【例28】甲、乙、丙企業排污,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損害。經查,甲、乙、丙的排污單獨均足以造成該損害后果。①若甲、乙、丙具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過失,適用《侵權責任法》第8條,甲、乙、丙承擔連帶責任。②若甲、乙、丙不具有共同故意或共同過失,雖然甲、乙、丙的行為結合造成同一損害,且甲、乙、丙的行為單獨均足以造成該損害,但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11條,甲、乙、丙不承擔連帶責任。③應適用《侵權責任法》第67條,由甲、乙、丙按照排放物的種類和排放量承擔按份責任。
 
 
分享到:
班次名稱 班次介紹 優惠價 購買
客觀題精英班 1380 購買
VIP協議班 2980 購買
科舉社群班 4980 購買

必要說明:支付后請聯系報名老師或在線客服老師,為您及時開通課程。

關于我們 | 常見問題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加入收藏
在線咨詢 課程咨詢 網授咨詢 面授咨詢 圖書咨詢 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