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權。是指人的個體或群體,基于人的本性,并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基于一定的經濟結構和文化發展,為了自身的自由生存、自由活動、自由發展以能夠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而必須平等具有的權利。
人權的主體是人的個體(自然人)和群體(包括團體、集體等范疇)。就個體而言,自然人的外延顯然比“公民”、“人民”都要寬泛。人權從其本來的意義上講,就是“人的權利”,即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權利。個體人權與集體人權是統一的。所謂個體人權,即自然人亦即世界上所有人的人權;所謂集體人權,包括國內集體人權(如民族種族權利、婦女兒童權利、殘疾人權利、人犯和罪犯權利等)和國際人權,后者主要是國家,也包括一些地區。一般說來,個人人權是集體人權的基礎,集體人權是個人人權的保障。因此,必須把個人人權和集體人權統一起來,國家和國際社會對這兩類人權都應予以高度重視和切實保障。獨 角獸司 法 考試網
人權的客體乃是人為了在自然界和社會生存、活動和發展所必需的諸種物質的和精神的條件。即各種物質和精神的需要和利益。它既是人與生俱來的權利,同時也是后天所不斷增進的權利;不僅包括生存權與發展權這兩項最重要的基本人權,同時還包括人身權利、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社會權利等各方面的權利。人權的總的價值取向就是人能夠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這對處于同一歷史發展階段上的各民族和國家都具有相似性。
自由是人權的內容要素,平等是人權的形式要素。人權即意味著人的生存、活動和發展的充分自由,而自由并非恣意橫行,乃是指人的生存、活動和發展的廣闊空間。同時,一切人作為人來說,都有共同點。在這些共同點所及的范圍內,他們是平等的。所以,人權不僅與神權、王權相對立,而且,人權的平等要求的鋒芒所向,必然是種種特權。
人權在本原上具有歷史性。人權存在和發展的內因是人的自然屬性,外因是社會的經濟、文化狀況。“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文化發展”。人權不是天賦的,也不是理性的產物,而是歷史地產生的,最終是由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它的具體內容和范圍總是隨著歷史發展、社會進步而不斷豐富和擴展的。正由于此,不同時代對人權的取舍、理解和使用都會有所差異。
人權的層次
第一個層次:應有權利。
第二個層次:法律權利。
第三個層次:實有權利。
【真題演練】下列哪一表述說明人權在本原上具有歷史性?(2011年卷一單選第15題)
A.“根據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既不知有奴隸,也就無所謂釋放”
B.“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C.“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里被賦予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
D.“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文化發展”
(2009卷一第7題)奧地利法學家埃利希在《法社會學原理》中指出:“在當代以及任何其他的時代,法的發展的重心既不在立法,也不在法學或司法判決,而在于社會本身。”關于這句話涵義的闡釋,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法是社會的產物,也是時代的產物
B.國家的法以社會的法為基礎
C.法的變遷受社會發展進程的影響
D.任何時代,法只要以社會為基礎,就可以脫離立法、法學和司法判決而獨立發展
(2009年第53題)2007年,某國政府批準在實驗室培育人獸混合胚胎,以用于攻克帕金森癥等疑難疾病的醫學研究。該決定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激烈爭議。對此,下列哪些評論是正確的? 獨角 獸司法 考試網
A.目前人獸混合胚胎研究在法律上尚未有規定,這是成文法律局限性的具體體現
B.人獸混合胚胎研究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需要及時立法給予規范和調整
C.如因該研究成果發生了民事糾紛而法律對此沒有規定,則法院可以依據道德、習慣或正義標準等非正式法律淵源進行審理
D.如該國立法機關為此制定法律,則制定出的法律必然是該國全體公民意志的體現
(2009年第54題)2007年8月30日,我國制定了《反壟斷法》,下列說法哪些可以成立?
A.《反壟斷法》的制定是以我國當前的市場經濟為基礎的,沒有市場經濟,就不會出現市場壟斷,也就不需要《反壟斷法》,因此可以說,社會是法律的母體,法律是社會的產物
B.法對經濟有積極的反作用,《反壟斷法》的出臺及實施將會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C.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客觀上需要《反壟斷法》的出臺,這個事實說明,唯有經濟才是法律產生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除經濟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
D.為了有效地管理社會,法律還需要和其他社會規范(道德、政策等)積極配合,《反壟斷法》在管理市場經濟時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