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犯罪的成立要件
(一)主體要件
單位犯罪的主體必須是依法成立、擁有一定財產或經費、能以自己的名義承擔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單位犯罪的主體應是依法成立的組織。依法成立意味著單位成立的目的與宗旨是合法的,而且履行了規定的登記、報批手續。單位犯罪的主體必須能夠以自己的名義承擔責任,這意味著單位必須有自己的名稱、機構與場所,意味著單位能以自己獨立的資產對外承擔責任。
2.符合我國法人資格條件的外國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在我國領域內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根據我國刑法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我國刑法關于單位犯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3.單位犯罪主體的形式具有多樣性。可以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機關團體。根據有關司法解釋,除獨資、私營企業外,即使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只要是一個合格的單位,就可以作為單位犯罪的主體而存在。
(二)行為要件
1.單位犯罪是在單位整體意志下實施的,具體表現為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按照決策程序作出決定。獨角 獸司法考 試網
2.單位犯罪的行為表現為單位的整體決策行為,以及直接責任者的具體行為兩個方面。
3.單位犯罪的行為與其經營管理活動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準、同意或者認可而實施犯罪,或者單位內部成員實施的與其職務活動無關的犯罪行為,都不屬于單位犯罪,而應歸為相關自然人的犯罪。
(三)主觀要件
就故意、過失內容本身而言,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并沒有什么區別。刑法總則關于故意、過失的規定,同樣適用于單位犯罪。
1.認定單位犯罪的故意,要求單位的決策機構按照單位的決策程序作出了故意犯罪的決定;
2.認定單位犯罪的過失,也要求構成過失犯罪的行為本身,是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按照單位的決策程序作出的。這并不意味著決策機構做出了過失犯罪的決定,而是指決策機構決定了構成過失犯罪的行為本身。
二、單位犯罪的處罰
處罰單位犯罪,是因為單位實施的犯罪行為嚴重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法益。而且,處罰單位犯罪,必須具有法律根據。也就是說,只有當刑法規定了單位可以成為某種犯罪的主體時,才可能將單位實施的危害性行為認定為單位犯罪。要著重掌握以下幾點:
1.原則上是雙罰制——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相應的刑罰。
2.例外是單罰制——只處罰單位的直接負責人員,不再處罰單位本身。
3.對犯罪單位本身判處刑罰:只能判處罰金刑。
三、不以單位犯罪論處的情形
1.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單位本身不具有合法性。
2.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后,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單位本身雖具有合法性,但從事的活動具有非法性。獨 角獸司法 考試 網
3.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此種情形下,利益并沒有歸單位所有,因此,不成立單位犯罪。
4.法律沒有規定可以由單位構成的犯罪。
四、單位行為主體變更的處理
1.涉嫌犯罪的單位被撤銷、注銷、吊銷營業執照或者宣告破產的,應當根據刑法關于單位犯罪的相關規定,對實施犯罪行為的該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它直接責任人員予以追訴,對該單位不再追訴。
2.涉嫌犯罪的單位已被合并到一個新單位的,對原犯罪單位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它直接責任人員應依法定罪量刑。人民法院審判時,對被告單位應列原犯罪單位名稱,但注明已被并入新的單位,對被告單位所判處的罰金數額以其并入新的單位的財產及收益為限。
提示注意⑴.一個單位犯罪內部主要成員之間的定罪量刑。在審理單位故意犯罪案件時,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它直接責任人員,可不區分主犯、從犯,按照其在單位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判處刑罰,也就是說,對其成員可以認為是共同犯罪。
⑵.兩個以上單位以共同故意實施的犯罪,應根據各單位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大小,確定犯罪單位的主、從犯。
⑶.單位犯罪同樣可以適用刑法總則關于自首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