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體上:必須二人以上
1.“二人以上”包括:二個以上的自然人、二個以上的單位、二個以上的自然人和單位。
2.共同犯罪的各個自然人,必須均達到相應的刑事責任年齡、具有相應的刑事責任能力。一個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支配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實施犯罪行為的,不構(gòu)成共同犯罪。利用者被稱為間接正犯 獨角 獸司 法 考試網(wǎng)
3.單位犯罪時,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與該單位本身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二)主觀上:必須有共同故意
1. 共同的犯罪故意。但不要求故意的形式與具體內(nèi)容完全相同。
提示注意
部分犯罪共同說現(xiàn)在是司考的主流觀點:
(1)法益相同,嚴重犯罪包含了非嚴重犯罪。例如,甲教唆乙攔路搶劫,乙入戶搶劫,二者成立共同犯罪。——一般搶劫、入戶搶劫
(2)法條競合的情形。甲、乙去軍營偷東西,甲偷了普通物品,乙偷了槍支。二人在盜竊的范圍內(nèi)成立共同犯罪。——盜竊罪、盜竊槍支罪
(3)兩罪侵犯的法益不同,但有共同之處。甲和乙共謀傷害丙,甲暗藏殺機,二人在傷害的范圍內(nèi)成立共同犯罪。此外,綁架罪的故意包括非法拘禁罪的故意,
例如,甲騙乙說,“丙欠我的錢,你幫我把他抓來”。乙基于索債的目的,甲是非法占有目的。二人在非法拘禁的范圍內(nèi)成立共同犯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綁架罪、非法拘禁罪
(4)轉(zhuǎn)化犯的場合,部分人實施了轉(zhuǎn)化犯的行為,與沒有實施轉(zhuǎn)化行為的人成立共同犯罪,即在轉(zhuǎn)化前的罪名范圍內(nèi)成立共同犯罪。例如,甲、乙兩人一起傷害丙,乙改變犯意,起了殺意,成立故意殺罪,甲成立故意傷害罪。——盜竊罪、搶劫罪。
2. 各共犯人主觀上相互溝通,彼此聯(lián)絡,都認識到自己不是在孤立地實施犯罪,而是在和他人一起共同犯罪。
提示注意
片面共犯:指參與同一犯罪的人中,一方認識到自己是在和他人共同犯罪,而另一方卻沒有認識到有他人和自己共同犯罪。(只需要知道片面幫助犯)
(1)片面的共同實行犯,即實行的一方?jīng)]有認識到另一方的實行行為。例如,乙正欲對丙實施強奸行為,甲在乙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暴力將丙打傷,乙得以順利實施奸淫行為(但沒有幫助乙實施強奸行為的意思)。
(2)片面的教唆。被教唆者沒有意識到自己被教唆的情況。例:甲將乙的妻子丙與他人通奸的照片和一支槍放在乙的桌子上,乙發(fā)現(xiàn)后立即產(chǎn)生殺人故意,將丙殺死。獨 角獸司 法考 試網(wǎng)
(3)片面的幫助行為。即實行的一方?jīng)]有認識到另一方的幫助行為。例如,甲明知乙正在追殺丙,由于其與丙有仇,便暗中設置障礙物將丙絆倒,從而使乙順利地殺害丙。本案中,乙并不知道甲在幫助他,沒有與甲共同犯罪的故意;但甲有幫助乙的故意。對乙單獨定故意殺人罪,不適用共同犯罪的規(guī)定,不認定為主犯、從犯。對甲適用共同犯罪的規(guī)定,適用共同犯罪的處罰原則進行處罰,如認定為是主犯或者從犯。我國刑法理論大多肯定片面的幫助犯。片面共犯僅對知情的一方適用共犯的處罰原則,對不知情的一方不適用共犯的處罰原則。
(三)客觀上:必須有共同行為
1.共同行為,不僅指各共犯人都實施了屬于同一構(gòu)成要件的行為,而且指各共犯人的行為在共同歸因支配下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調(diào)、相互補充,形成為一個整體。
2.共同行為,意味著各共犯人的行為都是共同犯罪行為這一整體的組成部分。在發(fā)生了犯罪結(jié)果的情況下,各共犯人的行為作為一個整體與犯罪結(jié)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因而也可以肯定各共犯人的行為與犯罪結(jié)果之間都具有因果關系。
3.共同行為,可以表現(xiàn)為三種情況:一是共同的作為,二是共同的不作為,三是作為與不作為相結(jié)合。
4.共同犯罪行為,按分工可以劃分為:組織行為、實行行為、教唆行為、幫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