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文字幕在线_日韩免费在线电影_欧美中文在线视频_yogavideoxxxx - 91久久久www播放日本观看

您目前的位置: 首頁 >> 復習指導 >>【刑法】
2013年司法考試刑法復習:期待可能性
  1、故意過失與期待可能性。
  按照傳統觀念,只要有故意過失,就足以認為具有罪過,即應當對造成的客觀損害承擔刑事責任。這種把有故意過失心理就等同于有罪過(刑事責任)的觀念被稱為“心理責任論”。
  2、罪過本質的再認識。
  新觀點認為,罪過的本質在于:人對其造成的客觀損害在主觀上應當受到譴責、非難。根據新的罪過本質觀,人們不禁反思:有故意過失就一定應當受到譴責、非難(有罪過刑事責任)嗎?結論是:不一定!因為把責任本質歸結為可譴責性,意味著只有在人“能夠守法而犯法”時,才有可譴責性、應令其承擔罪責。在沒有守法(或避免犯法)可能性時,即使“知法犯法”(有故意)或“能夠避免損害而沒有避免”(有過失)也無罪。
  例:婦女甲因受到丈夫的家庭暴力虐待,不堪忍受,提出離婚遭到更嚴重的虐待,被迫離家出走他鄉,為生存與乙結婚。甲有配偶而與人結婚,有重婚的故意和行為,完全符合重婚的構成要件和違法性。但鑒于婦女的弱勢地位和作出重婚“選擇”的無奈,不認為是犯罪。獨 角獸 司法考 試網
  3、期待可能性是責任的前提。
  期待可能性,指人在行為時存在守法或避免犯法的可能性。如果存在這種可能性,則應當負刑事責任;如果不存在這種可能性則可成為排除責任的事由,免除或減輕刑事責任。換言之:人只有在可被國家期待守法的情況下犯法,才應受到譴責。
  其道理是:法不僅僅是人們“應當”(或被期待)遵從的東西,而且是人們“能夠”(或有被期待可能性)遵從的東西。法設定了人們應當做什么和不應當做什么的準則。(1)如果某項法律規定是常人在常態下都沒有能力或條件遵從的,則該項規定的要求過高,該法規范自身缺乏期待(人們遵從的)可能性,屬于苛刻的立法。(2)如果個案中出現了非正常的事態,以至于該案的行為人沒有能力遵從法規范,則對該案中的行為人缺乏被期待(遵從)的可能性,判決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屬于苛刻的司法。其基本精神是:法對人提出的要求應當適中,不能過分要求過高,以至于人們難以遵從。法不應該要求人們做辦不到的事情。其效果是當人在實施犯罪行為面前沒有守法或避免違法的能力或條件時,盡管存在故意或過失的心理,也可考慮排除或減輕責任。
  “減輕”罪責的情形,例如:甲女(20歲)外出打工時,夜晚上公廁遭強奸后懷孕,甲女發現懷孕后害怕被人知道。嬰兒生下后一哭,甲不知所措,就用發帶將嬰兒勒死。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4年有期徒刑。本案中,甲身處困境,期待她不殺死嬰兒可能性較低,雖不能免除罪責,但可以減輕罪責。
  中國的刑法制度、司法實務和學說不乏期待可能性觀念。原因很簡單,只要人們有追求法律公正合理的樸實情感,自然而然與期待可能性觀念親和。在中國常為學者津津樂道的實例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重婚案件的批復中指出:“婦女因為被拐賣、因為逃避包辦婚姻、家庭虐待而流落外地重婚的;或者因為生活所迫、逃荒要飯流落他鄉重婚的,不認為是犯罪。”對困境中的、無法自由選擇的婦女的重婚行為的寬恕,體現了期待可能性的觀念。獨角 獸司法 考試 網
 
  (2008延/二/5)關于期待可能性,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
  A.行為人是否具有故意、過失,與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是兩個不同的問題。換言之,具有故意、過失的人,也可能沒有期待可能性
  B.行為人犯罪后毀滅自己犯罪的證據的行為之所以不構成犯罪,是因為缺乏期待可能性
  C.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因遭受自然災害外流謀生而重婚的,之所以不以重婚罪論處,是因為缺乏期待可能性
  D.身無分文的乞丐盜竊他人財物得以維持生存的,因為缺乏期待可能性,不應認定為盜竊罪
  答案:D. 解析:所謂“期待可能性”,指人在特定場合遵從國家守法要求的可能性。罪過(或責任)的本質是人對自己(選擇或不回避)違法行為“可譴責”。明知(違法)不可為而為之(故意),或可以避免危害結果而沒有避免(過失),一般就表明具有可譴責性(責任)。但存在例外情況,即盡管有故意或過失的心理事實,但沒有選擇或回避余地的情況,比如婦女因家鄉遭災攜子女外出逃荒要飯,為自己和子女的生存不得已與他人重婚的,盡管有重婚的“故意”,但在面臨“餓死”的特殊情境下,自該婦女方面,違反法律(重婚)實屬無奈;自國家方面,對該婦女要求“寧可餓死、也不可重婚(失節)”,未免苛刻。該婦女缺乏期待可能性。缺乏期待的可能性,與沒有故意或過失一樣,因為不具有譴責性,可以排除罪責。A項正確地表達了期待可能性與故意或過失之間的關系,即有故意或過失未必有期待可能性。B、C項是缺乏期待可能性的適例。
 
  4、期待不可能:排除、減輕責任的事由,但不可濫用。
  (1)期待可能性主要適用于過失行為和不作為行為。此外,執行命令的行為、受暴力強制的行為、緊急避險行為可能涉及期待可能性的觀念。獨 角獸 司法考 試網
  (2)期待可能性不能濫用。一般不宜適用于故意行為。因為在故意行為中,無論行為人處于多么強的壓力下,除非法律允許的例外情況,服從法律都是絕對的要求。濫用期待可能性排除罪責,可能導致“法律的軟弱”,是所謂婦人之仁。
  例:身無分文的乞丐盜竊他人財物得以維持生存的,應認為有期待可能性不排除成立盜竊。
  此外,期待不可能既可以是阻卻責任的事由,也可以是減輕責任的事由。通常認為期待不可能應屬于法規范圍內的阻卻責任事由,不宜作為超法規的責任阻卻事由。
 
分享到:
班次名稱 班次介紹 優惠價 購買
客觀題精英班 1380 購買
VIP協議班 2980 購買
科舉社群班 4980 購買

必要說明:支付后請聯系報名老師或在線客服老師,為您及時開通課程。

關于我們 | 常見問題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加入收藏
在線咨詢 課程咨詢 網授咨詢 面授咨詢 圖書咨詢 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