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子一舉查出6個制售假冒化妝品窩點,涉案物品裝滿整整15輛卡車;
一個假冒國際知名品牌箱包的窩點,被查獲的涉案貨值達1000萬元;
國務院部署開展的“雙打”( 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期間,質檢系統移送司法機關的案件數目已經超過以往任何一年的總數,期間查處各類違法案件7.9萬起,涉案貨值48億元……
人們樂見于如此豐碩的執法打假戰果,但打假何時才有“窮期”?質檢總局“雙打”辦公室主任、該局執法督查司司長嚴馮敏今天表示,當前制售假冒偽劣違法活動問題仍然很突出,并呈現造假手段高科技化、違法行為網絡化、地方保護等特點。
制假村支書暴力抗法手段硬
國家質檢總局今天公布了十起典型的執法打假案件,其中河北省滄州市質監局查處的任丘市長豐鎮崇村生產假冒化妝品窩點案引人注意。
像許多重要的打假行動一樣,根據舉報線索,2011年3月9日,河北省滄州市質監局執法人員聯合公安機關,出動執法人員150余人,對任丘市長豐鎮崇村6個制售假冒化妝品窩點進行執法檢查,現場除了查獲假冒“大寶SOD蜜”膏體13.35噸,聚乙烯等各類原輔材料1.63噸,外包裝盒、標簽及專用瓶蓋17箱外,還查獲假冒“六神”花露水成品70箱獨角獸司法考網整編、空瓶400包以及攪拌機、氣泵、冷卻機、專用鍋爐等生產設備14臺。
此案抓獲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移送公安機關審理。
即使貨值達108萬元、裝滿整整15輛卡車的涉案物品在一個村莊里足以構成“壯觀”的景象,但此案真正讓執法人員耿耿于懷的是造假者的“難纏”和“硬氣”。而且造假者為當地村支書。
質檢總局“雙打”辦公室主任、該局執法督查司司長嚴馮敏堪稱一位“老打假”,他用“筑高墻、設監控、養惡犬、雇打手、暴力抗法”解釋這位造假村支書之“硬”。
質檢總局將此案的查處作為執法敢于“碰硬”的例子,但實際上,執法人員還體會到了被查處方的“難纏”。據知情人介紹,為了不讓執法人員進入現場,村中老年婦女擋在房前,執法人員若靠近,她們就會用各種招數“耍賴”。
造假手段三年實現“三級跳”
在此前的一次“雙打”情況通報會后,記者詢問嚴馮敏司長:如此不斷打擊,目前造假情況是否減少?他沉吟片刻后竟回答:“感覺好像越打越多了。當然這與我們加大了打擊力度有關。”
當時嚴馮敏給出的質檢系統“雙打”行動查處的案件數量,就已經超過了往年一年所查案件的總和。
這些年,與制假售假如影隨形的地方保護問題并未根除,這是打假收兵之日遙遙無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嚴馮敏說,“有的地方尤其在基層片面追求GDP的行為,成為質量違法行為的保護傘。”
嚴馮敏今天表示,當前制售假冒偽劣違法活動問題仍然很突出,且呈現出一些新趨勢和新特點,如造假手段高科技化、違法行為網絡化等等。
嚴馮敏以加油機計量作弊手段為例介紹說,2008年前,造假者是通過改動加油機主板作弊來克扣油量;獨角獸司法考網整編2009年開始使用遙控器作弊造成缺斤短兩;2010年以來,則出現使用U盤程序作弊任意設置偷油量的現象。造假手段可謂三年“三級跳。”
記者被告知,為逃避打擊,目前造假者利用互聯網售假,在網上留下售假的地址、電話等信息,只能通過手機、電子郵件、聊天工具等進行聯絡,給查處工作帶來很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