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廣東省創建了覆蓋全省的村、鎮街、縣(市)的三級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成為化解基層矛盾的“第一道防線”。在此基礎上,從今年2月開始,廣東嘗試建立“第二道防線”:在基層法院建立“訴前聯調工作室”,讓即將進入訴訟程序的糾紛實現“二次分離”。截至8月,訴前聯調工作室共調處化解糾紛33986件,成為快速化解基層矛盾的一把利劍。
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訴訟之前效果事半功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司法統計表明,2010年全省法院共新收獨角獸司法考網各類案件99.22萬件,其中86.63%的案件在基層法院,其中一審民事收案數增長了14.71%.“廣東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在人民內部矛盾凸顯、群體性糾紛、對抗性糾紛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光靠行政或司法機關單方的力量難以完成,必須采取綜合手段,發揮訴前聯調的綜合職能,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多渠道、多方法地將矛盾糾紛平息在訴訟之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廣東高院院長鄭鄂對記者說。
據介紹,從2009年開始,根據廣東省委政法委的統一部署,廣東全省全面建立了村(居)、鎮(街)、縣(區)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的三級平臺。為了進一步拓寬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渠道,今年3月23日,廣東省委綜治委與廣東高院聯合制定了《關于建立訴前聯調工作的意見》,在全省建立訴訟與非訴訟糾紛調處銜接機制的基礎上,在所有法院全部設立訴前聯調工作室,全面鋪開訴前聯調機制。
“訴前聯調工作機制的構建思路為: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法委牽頭、綜治辦協調、法院為主、多方參與。”廣東高院常務副院長陳華杰告訴記者。
訴前聯調工作室的根本任務是對前來法院起訴的案件進行甄別分析,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開展訴前聯調工作,以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如起訴至人民法院的案件未經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或非訴調處機構調解的,可引導當事人向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或非訴調處機構申請調解;如上述非訴調處程序調解未果,或雖經上述非訴調處程序調解但當事人執意進入訴訟程序的,訴前聯調工作室可根據案件需要,有針對性地聯合檢察、公安、司法行政、國土、勞動、衛生行政等部門或工商聯、保險等行業協會及工會、婦聯等社團組織,共同化解社會矛盾。
為保障訴前聯調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廣東高院先后制定下發了《關于司法確認案件司法統計填報工作的通知》和《關于規范訴前聯調司法確認案件辦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定,建立了訴前聯調工作室臺賬機制,實行一案一卷,確保了統計數據準確無誤。統計數據表明,今年2月以來,全省訴前聯調工作室共參與調處糾紛40950起,其中達成調解協議33986起,自動履行25357起。
掛點法官貼近基層化解糾紛“沒想到事情這么快就得以解決,以前自己打官司起碼要幾個月時間,既要交訴訟費又要來回奔波,感覺很累很麻煩,現在有了訴前聯調,不僅不收訴訟費,也不傷和氣,而且也減少了來回奔波的時間,真是省錢又省時。”當事人羅某對肇慶市鼎湖區法院與廣利街道辦綜治信訪維穩中心通過訴前聯獨角獸司法考網調機制,為其快速高效解決問題發出如此感慨。
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以來,肇慶市兩級法院在推進訴前聯調工作中,不但在縣級法院立案庭設立訴前聯調工作室,還上延下伸,在中院立案庭、8個基層法院立案庭和18個人民法庭設立了27個訴前聯調工作室。不僅如此,該市兩級法院還創新性地推行了法官掛點綜治信訪維穩中心,讓審判經驗豐富的法官“走出去”,參與當地的矛盾糾紛的調解。
“政府征用了我們的土地卻不支付土地補償款,致使我們賴以生活的土地沒有了,叫我們如何生存?我們強烈要求政府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歸還我們的土地,否則,我們會繼續上訪!”掛點法官邱玉芳剛走進掛點的懷集縣閘崗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一群老上訪戶就沖她發起了“牢騷”,情緒非常激動。
邱玉芳是懷集縣法院民二庭的法官,根據規定,她每月至少到中心上兩天班。老上訪戶上訪的原因是:該鎮郊際村委會朝一經濟社部分山地、水田被縣政府依法征用開設工業園,該經濟社的少數幾個村民以土地屬其個人所有、土地征用補償款未補償到其個人、青苗補償未按法定標準等為由多次鬧訪,甚至越級向市、省上訪甚至到國家信訪局上訪。
為此,閘崗鎮政府、維穩中心特約邱玉芳向鬧訪群眾從法律角度進行解釋。邱玉芳把我國土地自解放后至今的性質演變歷史沿革印制成文字材料送給鬧訪群眾參考,并耐心向群眾解釋憲法、國土資源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同時向村民指出,政府部門依法征用開設工業園的土地屬經濟社集體所有,因此征地拆遷辦公室將征地補償款匯到經濟社集體賬戶而沒有具體補償到個人。
經過邱玉芳法官的釋法,上訪的村民們不再堅持被征用土地屬其個人所有的主張,并檢討了鬧訪的行為,表示會依據法律規定收集證據證明自己一直經營被征用土地的事實以獲得青苗補償款。
今年1月,肇慶市鼎湖區鳳凰鎮某村村民黃某在該村一魚塘的經營權招標會上投標成功,競得了為期10年的魚塘經營權,并交納了押金和1年的租金。但是,村里并沒將魚塘交付給黃某,黃某多次與村里交涉,均未取得效果。無奈之下,黃某在做好訴訟準備的同時,向鳳凰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求助。
綜治維穩中心的工作人員迅速與鼎湖區法院掛點該中心的梁宇法官取得聯系,一同到該村了解情況后得知:原來是該魚塘的原承包者張某在同樣參加了投標失敗后不肯退出魚塘,拒絕搬出設施,導致村里無法將魚塘交付給黃某使用。由于張某態度強硬,村干部也沒什么好辦法解決,黃某一度表示要向法院起訴。
梁宇法官和鳳凰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工作人員便分頭做村干部、黃某和張某的工作,向村干部介紹了合同的效力問題,違約所帶來的不利后果;向黃某說明了其如果走訴訟程序,不僅費時也要預交一筆訴訟費;向張某講清了其如果繼續霸占魚塘,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在掛點法官和中心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終于促使張某認識到其行為的錯誤,將魚塘還給村里,村里隨后將魚塘交付給了黃某。
掛點法官與綜治中心實現多贏局面記者在肇慶市下轄的高要市采訪時了解到,由于當地黨委的高度重視,高要市的訴前聯調和法官掛點工作成為開展得最好、制度建設最完善的一個地方。
“訴前聯調能幫地方及時有效地解決大量發生在基層第一線的矛盾糾紛,這是一件大好事,沒有理由不支持?”這是高要市委書記范汝雄對訴前聯調機制的態度。
據高要市人民法院院長李堅介紹,高要市市委和市政府聯合下發了《高要市建立訴前聯調工作機制的實施方案》,明確了訴前獨角獸司法考網聯調工作的總體要求、組織形式、聯調范圍、工作要求及工作考核等,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法委牽頭、綜治辦協調、法院為主、多方參與”的訴前大調解、大綜治工作格局。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以來,經過半年的實踐,訴前聯調和法官掛點兩項舉措在當地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許多即將進入訴訟程序的糾紛在第一線就得到了消化。同時,該市法院3月至8月的新收案件同比下降了19%,在近年收案數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新收案件數第一次出現下降,案多人少的壓力得到了緩解。
據介紹,掛點法官在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上班,不僅及時化解了許多即將進入訴訟程序的矛盾糾紛,還在提升中心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調解能力上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他們利用自身的法律專業知識,不僅指導中心工作人員如何調處矛盾,還隨時接受他們的咨詢,讓這些工作人員在面對不同的糾紛時,在實踐中向法官們學到了許多法律知識和調解技巧,大大提升了他們應對矛盾時的處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