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10月起施行。條例規定,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置實行特許經營,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違法者將被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條例從源頭上制約了餐廚垃圾的流向問題,新開辦食品加工企業、餐飲企業、單位食堂等餐廚垃圾產生單位,應當在辦理環境影響評價、餐飲服務許可證之前,與獲得餐廚垃圾收集、運輸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簽訂餐廚垃圾收運協議。未簽訂協議的,環保部門不得通過環境影響評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不得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條例同時明確市容、環保、農牧、食品藥品監督、質監、工商、公安等部門的監管職責。有了這一立法保障,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有望從源頭上阻斷地溝油流向餐桌的可能,市民外出就餐的安全系數將大大提升。
管住餐廚垃圾收運和處理
近年來,隨著銀川市餐飲服務業的發展,餐飲網點快速增加,餐廚垃圾產生量也大幅上升。據統計,銀川市區共有4500多家餐飲單位,日產生餐廚垃圾150余噸。在未對餐廚垃圾實施有效管理之前,餐廚垃圾中大部分被私自運往城郊農村直接用來飼喂牲畜,一部分被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或排入下水管網,還有一部分被不獨角獸司法考網法商販用來加工提煉再生油脂,通過各種途徑又流入食用油市場,對食品安全和城市環境造成了極大危害。
為進一步加強餐廚垃圾的管理和處置,今年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準《銀川市餐廚垃圾管理條例》。條例對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監督、管理以及法律責任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立法約束餐飲企業和餐廚垃圾收集處理企業,管住餐飲垃圾的前端和后端,銀川市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立法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
條例對環境保護、農牧、食品藥品監督、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公安等主管部門在餐廚垃圾管理中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劃分。條例規定,銀川市市容辦負責對餐廚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置服務企業進行考核;環保部門負責對產生餐廚垃圾的企業進行監管;農牧部門負責監管畜禽養殖場所,餐廚垃圾不得用于喂養畜禽;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食用油消費環節的管理,確保沒有地溝油銷售;質檢部門負責對餐廚垃圾加工品的質量監管;工商部門要嚴防地溝油進入市場;公安部門負責餐廚垃圾運輸車輛的監管。
同時,為了解決執法力量不足的問題,條例規定,銀川市餐廚垃圾主管部門必要時可以組織縣(區、市)餐廚垃圾主管部門的執法人員,到需要實施集中監管的區域進行執法活動。
加大餐廚垃圾無害化投入
條例規定,銀川市政府應當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逐年增加對餐廚垃圾治理的資金投入?h(區、市)政府應當根據獨角獸司法考網本轄區餐廚垃圾治理實際,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支持、引導開展對餐廚垃圾處理的科學研究和工藝改良,促進餐廚垃圾的處理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
據銀川市城管局局長陳志文介紹,截至目前,銀川市特批的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寧夏保綠特公司已與銀川市區280多家餐飲單位簽訂了統一收運協議,平均日收集處理餐廚垃圾100噸以上。為扶持餐廚垃圾處理企業的發展,銀川市政府將興慶區八里橋25畝土地無償提供給餐廚垃圾處理企業作為生產建設用地,并簽訂了特許經營協議。今年5月,經銀川市政府研究,給予保綠特公司200萬元的補貼,調動了企業處理餐廚垃圾的積極性。
“今后,銀川市的地溝油問題應該能夠得到有效遏制。”陳志文說。
嚴格垃圾處運企業準入門檻
條例對餐廚垃圾收運企業的準入門檻作出了嚴格規定。申請從事餐廚垃圾收集、運輸的企業,注冊資金不得少于300萬元,有全密閉專用收集容器,垃圾專用車不得少于10輛,并有固定的辦公場所和車輛停放場所。而申請餐廚垃圾處理的企業,注冊資金不得少于2000萬元,且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選址要符合城鄉規劃,日處理餐廚垃圾的能力要在100噸以上。
條例明確,餐廚垃圾產生單位應當將產生的餐廚垃圾交由具有特許經營許可的收集、運輸服務企業收運。
條例還規定,自行處置餐廚垃圾者將被罰款3000元至3萬元;將垃圾桶沿街巷擺放者將被罰款200元至500元;餐飲單位如將餐廚垃圾倒入污水排水管道溝渠或公廁,將被罰款5000元至1萬元。同時規定,餐廚垃圾清運企業在街頭遺撒垃圾將被罰款5000元至兩萬元。將餐廚垃圾交由沒有資質的企業加工處理的,將被罰款5萬元。餐廚垃圾加工處置企業,如將餐廚垃圾交給其他單位和個人處置,將被罰款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