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八)確立的十大新罪名,唯獨危險駕駛罪與眾不同。與其他新罪名鮮有適用甚至從未被適用相比,危險駕駛罪已在全國“遍地開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9月中旬統計顯示,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實施后,各地以危險駕駛罪立案查處的醉酒案件總數達17723起。
如此多的案件要入罪,基層執法、司法機關如何應對?作為輕微刑事案件,危險駕駛罪能否適用緩刑甚至免于刑事處罰?帶著種種疑問,《法制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等地的基層執法、司法機關。
實踐中醉駕一律入罪醉駕是否一律入罪?這一在刑法修正案(八)實施前后激烈討論的話題,在執法、司法實踐中達成了共識:一律入罪。
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直屬分局辦理醉駕案件的民警凌三茂告訴《法制日報》記者,5月至9月,該分局共查處醉獨角獸司法考網駕案件25起,并嚴格按照公安部規定,一律以涉嫌危險駕駛罪立案偵查,刑事拘留1人,取保候審24人。
凌三茂說,為正確適用危險駕駛罪,辦理好相應案件,常州公安牽頭召開公檢法三家辦理危險駕駛刑事案件座談會,圍繞辦理危險駕駛刑事案件的管轄權、證據規格、法律適用等進行討論交流,就取證、強制措施、定罪量刑達成共識,并制定了實施細則。
5月1日以來,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和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人民檢察院受理的多起危險駕駛刑事案件,均以涉嫌危險駕駛罪提起公訴,并全部以此罪被判處拘役并處罰金。
北京市朝陽區和江蘇省吳江市一直對酒駕等危險駕駛行為保持高壓之勢,5個月來,兩地法院審結涉嫌危險駕駛罪的案件分別達到54起和53起,全部定罪判刑。
“危險駕駛罪確立后,我們加強了對刑事法官的培訓,以應對審判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還定期召開公檢法聯席會議,研究危險駕駛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作出應對措施。”吳江市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沈麗說。
9月15日,吳江法院與市公安局、檢察院會簽《關于辦理危險駕駛刑事案件的規定(試行)》。針對危險駕駛罪最高刑罰為拘役6個月,依法不能對嫌疑人采取逮捕強制措施這一情況,達成一致意見:對危險駕駛案件可能逃跑的嫌疑人采取監視居住強制措施,同時啟動快速辦理機制,在7天內完成偵查、起訴、審判。
適用緩刑免刑惹爭議據《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了解,由于危險駕駛罪從呼吁立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到刑法修正案(八)出臺、實施,其間持續受到高度關注,各地司法機關對其適用,特別是量刑上尤為慎重。
目前,各地法院對危險駕駛罪通常判處實刑,但緩刑甚至免于刑事處罰的案例正在不斷出現。據媒體統計,目前全國已出現5起“醉駕免刑”案例,理由是:嫌疑人醉駕未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且醉酒程度較低,認罪態度較好。
如此量刑引起了廣泛爭議。一種觀點認為,危險駕駛罪為輕微刑事犯罪,后果不嚴重的,自然可以適用緩刑甚至免于刑事處罰;但反對者稱,酒駕還要行政拘留15天,免刑處罰反而輕了。
“對于危險駕駛案件,我們不建議判處緩刑或免于刑法,普陀區已公訴并做出判決的8起類此案件中,也無一緩刑或免于刑罰。”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公訴科科長陳杰認為,從刑法修正案增設危險駕駛罪的立法精神和案件處理的社會效果看,適用緩刑或免于刑罰不是十分妥當。
“如確有必要適用緩刑或免于刑罰的,應當進行社會調查風險評估,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作出決定。”陳杰表示。
而羅莊檢察院公訴二科科長趙新迎和朝陽法院刑一庭副庭長吳小軍則認為,如果犯罪嫌疑人認罪態度好有悔改表現,具有從輕或減輕處罰的法定情節,危險駕駛罪就可以適用緩刑或者免予刑罰。
不過,趙新迎、吳小軍均提醒,不管是適用緩刑還是免予刑罰,嫌疑人都已被認定構成犯罪獨角獸司法考網,留下了“前科”,影響其升學、參軍、報考公務員等,公職人員還將面臨被開除的風險。相比酒駕行政拘留15天,對個人的影響將更加重大和深遠,不存在放縱犯罪問題。
盼司法解釋統一量刑《法制日報》記者發現,即便是判處實刑,各地司法機關甚至同一司法機關也存在量刑不一問題。
“按要求,目前我院受理任何一起危險駕駛刑事案件,包括立案、判決,都要以大要案的形式上報到上級法院,同時,我院還組織專人審理這類案件,就是為了統一量刑尺度。”吳小軍表示,盡管如此,他還是希望盡快出臺司法解釋,明確將量刑幅度與酒精含量、人員財產損失程度一一對應,以利于法官準確把握。
沈麗說,危險駕駛罪的定罪標準問題一直爭議很大,雖然司法實踐已做出大量危險駕駛犯罪的判決,但何為追逐競駛“情節惡劣”,何為“醉酒”,法律并不十分明確,期待司法解釋盡快出臺,以便統一定罪標準。
看到適用緩刑或免于刑罰的案例不斷出現,凌三茂擔心今后是否會出現檢察機關對危險駕駛案件適用不起訴的情況。他認為,如果對該類犯罪不起訴,執法成本將顯著高于違法成本,不利于法律效果的實現。他希望出臺相關法律文件規定慎用不起訴,如果適用不起訴的,應明確該類行為可適用何種行政處罰。
不管如何,危險駕駛罪這一新罪名的出現,已深刻影響了人們的出行甚至行為方式,“酒后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酒后開車害人害己”等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酒后駕駛、飆車及引發的違法犯罪大量減少。5月至9月,普陀區檢察院未收到1起因飲酒、飆車等引起的交通肇事案件,相比往年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