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公安部獲悉,近日在打擊假藥犯罪專案行動中,公安部摧毀一特大假藥犯罪網絡,查獲假藥6500余萬片,搗毀制假窩點、售假藥店117個,抓捕犯罪嫌疑人114名,涉案金額逾億元。
查獲假藥6500余萬片(支、粒)
公安部介紹,該案的破獲起源于一起普通盜竊案。今年1月,河南開封警方發現一名婦女在該市多家藥店利用假藥調包換取真藥。涉案金額不高,不過,警方懷疑這起案件可能與大型假藥制售團伙有關。
經過4個月的偵查發現,查清該案的造假鏈條,近日,河南、廣東、河北、安徽等地警方上千獨角獸司法考網名民警同時出擊,一舉破獲橫跨8省的特大制售假藥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14名,搗毀制假窩點、售假藥店117處,扣押各類制假設備110臺(套),查獲數十種假藥6500余萬片(支、粒),假藥包裝材料130余萬件,涉案價值逾億元。
假藥多以淀粉為原料
經檢驗,這些假藥多以淀粉、玉米粉、飼料、水、化學色素等為原料,幾乎沒有任何療效。為使假藥與真藥在色彩、重量等感官效果上相似,有些不法分子甚至在假藥中添加鐵粉、興奮劑、安定等成分迷惑群眾,對患者造成極大危害。
此外,警方在偵查中發現,造假者擁有專業的制假設備,能夠生產多種處方和非處方針劑、片劑、膠囊等類型假藥。
■ 對話
成本2毛賣到藥店20多元
9月20日,安陽市公安局看守所。記者采訪本案制假嫌疑人之一杜某。
記者:“怎么想到干這行?”
杜:“打工時聽說這個門路。如果沒被發現的話,能掙大錢。”
記者:“能掙多少錢?”
杜:“生產阿奇霉素,成本也就兩三毛一盒,賣給一級批發商六七毛一盒。到藥店里得賣20多塊錢。”
記者:“你怎樣生產假藥?”
杜:“從醫藥公司買還有一兩個月過期的成品藥,很便宜獨角獸司法考網,一房間藥幾百塊錢,拿回來加上淀粉灌裝,改批號。”
記者:“買這些原材料和生產設備,需要向供貨方提供資質證明嗎?”
杜:“不需要。小公司愿意賣給我快過期的藥,制假設備是在藥品交易會上買的。”
記者:“怎么賣出去?”
杜:“在藥品交易會上找買家。我問人家,‘有含量低的藥,買不買?’對方通常都能心領神會。交貨時通過物流托運賣到安陽或外地的農村市場。”
記者:“物流公司不開箱檢查嗎?”
杜:“人家不管。”
記者:“你不擔心自己和家人買到這些假藥嗎?”
杜:“不會,自家人只去正規醫院看病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