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體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仍然是不開放的風險,而不是監管。任何嚴格的監管,都無法控制金融資源短缺下的投資套利問題。
要真正讓實體經濟“活”起來,就要為其輸血,也就是加大獨角獸司法考試網資金投入。應該讓大量的資源回歸到實體經濟,尤其是要強化流動性,即加速推動貸款對實體經濟的定向投放和對實體經濟的滲透
在金融體制和制度變革的基礎上,相關法律也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以便為實體經濟的良好發展構筑一個立體法治環境
● 有人認為,是實體經濟部門的機會不足才導致投機泛濫。而實際情況恰恰是一個地方投機泛濫,實體經濟才走向萎縮
● 中國實體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仍然是不開放的風險,而不是監管。任何嚴格的監管,都無法控制金融資源短缺下的投資套利問題
□新聞分析
本報記者杜曉
本報實習生楊卉
今年以來,我國沿海地區的民間借貸“崩盤”情形不斷上演,人們對投資泡沫大有“步步驚心”之感。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明確指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
對于“實體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了有關業內專家。
投資泡沫危機四伏
今年以來,隨著中央宏觀調控在各個經濟領域的收緊,各種投資泡沫不斷破滅。
“今天你跑了嗎”——這句話成為今年以來網絡上描述民間借貸的流行語之一。
在我國民間借貸最為發達的地區——浙江,今年中秋節前后開始彌漫一股不祥的氣息。有網友爆料稱:浙江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跑路”,欠款可能高達20多億元,目前供貨商還在公司門口討要貨款。
生意場上人稱“眼鏡大王”的胡福林“跑路”后,引發了一系列連環危機。不久后,網上出現了一份因為民間借貸崩盤而“跑路”的“老板名單”。
事實上,在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中,歷來不乏投資炒作的“傳統”。
在去年一輪又一輪游資瘋狂炒作農產品的大潮中,福建名茶大紅袍的價格一路飆升,最高達到了令人驚異的每斤10萬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副所長荊林波向記者表示,投資泡沫嚴重損害了實體獨角獸司法考試網Q1971736835投資的積極性,影響了實體經濟的投資資金量。同時干擾了正常的經濟秩序,使得有些政策信號紊亂,無法真實反映經濟走向。對人們的正常生活也影響深遠,比如農產品的暴漲。
在上述情形下,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出來。
“實體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標志性成果,也是我國生產市場、金融市場快速發展的結果。”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教授劉俊海說。
“越是形勢復雜,越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對此,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脫離實體經濟,過度炒作資產,不僅會影響經濟發展,擴大社會貧富差距,還會增加經濟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
實體經濟舉步維艱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實體經濟的發展都面臨著一些困境。按照工信部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解釋,實體經濟主要指農業、制造業以及傳統服務業等領域。
“錢不好賺啊,訂單大幅下滑,成本卻不斷上升。這種形勢已經維持快一年了。”前不久,《法制日報》記者在浙江省金華市采訪時,當地一家專門制造五金器材的私營企業老板陳明對記者說。
陳明認為,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資金成本增加三大原因直接導致實體經濟出現微利局面,而訂單減少、出口萎縮、企業稅賦較重等因素,也是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搞實業的人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陳明說,第一個就是來自于高利貸也就是投資經濟侵入的風險。
“在搞實業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沒錢也就是資金鏈吃緊的時候,很多時候,從銀行這樣的正規渠道弄到錢不僅難而且時間長,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根本拖不起,于是很多中小企業就去借高利貸,這無異于飲鴆止渴,一下子就被套牢了,利滾利根本無法將債務還上。能夠放得起高利貸的人通常不僅有錢而且有背景,最后的結果就是整個企業都被放高利貸者侵吞。”陳明說。
此外,發展實體經濟還有一大風險來源,就是各種天災人禍。
陳明說,前不久,他堆放貨物的倉庫發生了一起火災,一下就損失了將近1000萬元的貨物,他幾乎傾家蕩產。后來,消防部門對這起火災鑒定為“原因不明”。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應用經濟系主任陳飛翔教授認為,炒作之風之所以愈演愈烈,實體經濟之所以萎靡不振,有兩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利益結構扭曲,導致資源配置明顯失衡。”陳飛翔說,近年來,以房地產行業為例,相對于房地產泡沫帶來的暴利,任何實體經濟部門的利潤都顯得很低,這直接誘使各種類型的企業都竭力擠進房地產市場,結果不斷加劇整個經濟結構的失衡。而瘋狂的高利貸吸引社會資金流入,人為加劇了資金供求關系的緊張,直接增加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度和生產的成本。“有人認為,是實體經濟部門的機會不足才導致投機泛濫。這一說法相當荒謬,要知道,無論什么實業都不能滿足一味追逐貨幣的投機者的貪欲,實際情況恰恰是—— 一個地方投機泛濫,實體經濟才走向萎縮”。
陳飛翔說,實體經濟不振的第二個原因在于價值觀念扭曲,造成部分民眾失去理性。房地產市場的嚴重泡沫、高利貸的嚴重引誘,使得“一夜暴富”成為不少人的追求,勤勞致富等傳統美德成了被嘲諷的對象。從現實生活中不難觀察到,資產市場上的泡沫明顯加重了民眾的浮躁心理。炒房、炒金、炒紅木、炒文物等,各種炒作之風盛行,而自主技術創新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在民間漸漸少人關注。
加大投入“盤活”實體經濟
據了解,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信貸政策都注重加強與產業政策的協調和配合。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充分體現了分類指導、有扶有控。
事實上,為改變部分企業融資困局,當前宏觀政策已經開始預調微調,靈活調控。此前,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是準備金率在過去兩年來連續12次上調后的首次下調,向市場傳遞貨幣政策微調預調的明確信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同時強調,“貨幣政策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
“上述信號對未來一段時間信貸投放、對實體經濟的發展無疑是利好的。”劉俊海說。
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要真正讓實體經濟“活”起來,就要為其輸血,也就是加大資金投入。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應該讓大量的資源回歸到實體經濟,尤其是要強化流動性,即加速推動貸款對實體經濟的定向投放和對實體經濟的滲透。
記者了解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江蘇省獨角獸司法考試網常熟市等地,就當前經濟運行及走勢進行調研。兩天時間里,溫總理先后主持召開了6場座談會,著重對當前經濟中出現的問題和企業困難進行調研。
在考察和座談中,企業普遍反映資金緊張,財務成本上升。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實業致富的表述,溫家寶明確指出,銀行、企業應當是利益共同體,在促進企業發展中為自己爭取長遠發展空間,這應該成為銀行的指導思想。
一場針對中小企業立足于實體經濟的金融制度改革已經呼之欲出。
“搞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確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在目前宏觀調控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并不是‘河里缺水’,而是無論旱澇,水都流不到中小企業的田里去:大銀行不愿意給中小企業放‘水’;那些本來服務于中小企業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卻忙著拉大客戶和跨區域擴張,也無暇顧及中小企業的死活。”經濟學家馬光遠對《法制日報》記者分析說,在現有的金融體制下,要徹底解決實體經濟的困境,根本路徑是開放金融。一方面鼓勵成立中小銀行,另一方面開放民間地下金融,將其納入主流的金融體系。“中國實體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仍然是不開放的風險,而不是監管。任何嚴格的監管,都無法控制金融資源短缺下的投資套利問題”。
劉俊海認為,在金融體制和制度改革的基礎上,相關法律也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以便為實體經濟的良好發展構筑一個立體法治環境。
“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都應該進一步修改完善,以約束實體經濟企業使其良性發展;在財政稅收法領域,現在中小企業稅賦過重已經成為一個公認的問題,應該修改財稅法達到適宜減稅免稅的目的。此外,還要盡快出臺產業政策法,推動反壟斷法的實施。總而言之,綜合運用上述法律制度才能夠推動實體經濟更好地發展。”劉俊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