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進城務工人員陸續增多,其中不免有些打工者因各種原因發生工傷事故,輕至傷殘重則喪命,而此時務工單位的態度及對工傷賠償的多寡是工傷者及其家屬所特別關注的。為了防止出現工傷事故后導致發生糾紛而讓自己陷入“不受法律保護”的“弱者”地位,在此提醒每一位務工者遭遇工傷謹記維權,切實提高自身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案例:湯陰縣韓莊鄉某村的婦女李某在張某開辦的養雞場內打工,2011年5月16日,李某在獨角獸司法考試網工作間隙上廁所時,被雞場內兩條未拴系的藏獒狗撲翻亂咬,李某頭部血肉模糊,遍體鱗傷。李某受傷后,被送到醫院搶救治療,住院前期,張某為李某支付了近萬元的醫療費用,但住院后期,張某認為李某本身也有過錯,不應由其支付全部醫療費用。2011年10月,李某無奈向湯陰法院起訴,要求張某賠償醫療費等共計3萬余元。最終,在湯陰法院主持下,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張某再賠償原告李某醫療費等共計1.8萬元,且以后如李某發生狂犬病的風險損失也由張某另外承擔。
該案例提醒我們,面對可能發生的工傷糾紛,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保留證據。打工應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并保留相關用工證據如“上崗證”、“出勤證”……甚至工資單等,如果出現工傷糾紛,有關證據都可以證明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
2.向勞動部門申請仲裁。發生工傷糾紛后,打工者應首先向務工當地勞動爭議仲裁部門申請仲裁,申請仲裁期限為60日。在此提醒廣大務工人員,不要直接向法院起訴,法院按照先裁后審的原則,對沒經過仲裁的勞動糾紛一般不受理。
3.進行工傷認定。打工者如出現工傷,可直接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申報工傷,由其審查認定。根據《工傷認定辦法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時,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或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獨角獸司法考試網Q1973506327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由職工本人或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申請時限為一年。當打工者被確診為工傷后,勞動鑒定委員會應按照《職工工傷和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為其評定傷殘等級,企業應按規定支付工傷者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另外,根據《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三條規定,企業除應按國家規定為打工者提供工傷、醫療待遇外,還應支付相當于醫療費用25%的賠償費用。
4.工傷與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競合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形成了工傷保險補償關系,與侵權人之間形成侵權之債的法律關系。工傷保險補償關系成立與否,無需考查工傷事故發生的原因,同樣,侵權之債的法律關系成立與否,與被侵權人是否獲得工傷保險補償無關。因此,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構成工傷的,勞動者具有雙重主體身份工傷事故中的受傷職工和人身侵權的受害人。基于雙重主體身份,勞動者有權向用人單位主張工傷保險補償,同時還有權向侵權人主張人身損害賠償。